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李卫华委员:扶贫还要扶好“志”与“智”

发稿时间:2017-03-06 16:2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吴志红

    

  全国政协委员李卫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吴志红) 当前扶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可缺位。针对民企产业扶贫过程中一些现象,3月6日,工商联界别委员李卫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许许多多的民营企业家奔赴扶贫战场,不仅要为他们点赞,更要与他们形成合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更快落地,产生脱贫效益。” 

  身为安徽省工商联主席的李卫华委员告诉记者,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安徽省工商联号召民企“上山下乡”的同时还开展了不少基层调查,一方面掌握了民企扶贫的基本情况以及成效,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少制约民企开展产业扶贫的问题。 

  例如,扶贫认知的偏差问题。他说,在内因上,县、乡、村是拉脱贫大车的主体,但一些基层干部对企业期望值过高,把民营企业这个推车的助攻手当成了自己的主攻手。还有,少数贫困户把扶贫资金当成救助资金“等、靠、要 ”。 

  “企业参与扶贫是外因,脱贫根本上还是要依靠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产业扶贫以提升‘造血功能’为主,‘输血’扶贫为辅。”李卫华说。 

  李卫华认为,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民营企业是“帮”而不是“包”。 

   民企也需要大家的“帮”。李卫华还提出,这个“帮”的目的,是要形成合力,让产业扶贫产生更好的效果。 

   李卫华表示,相关部门要“帮”在协调、统筹上。要认真落实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落实政策不拖拉,激励政策不打折扣;在规划上,建议以市、县为单位,编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防止因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造成新的产能过剩;注重引导民企探索绿色、生态和低碳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大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改革资金分配使用方式,精准为产业输送“血液”。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避免下达硬性、量化帮扶指标。要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大力宣传、表彰奖励,使帮扶企业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得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努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脱贫氛围。 

  对于思想认识落后的贫困群众,李卫华建议,要扶“志”与“智”。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和各地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的扶贫故事来激发贫困群众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责任编辑:孙钊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