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5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肖亮升) “肖记者,给你提供一个新闻线索。”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递给记者一份材料——“来宾市忻城县民族中学10级‘扬帆班’高考去向”。
没等记者发问,钱学明便说:“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扶贫资助的一个‘扬帆班’取得的效果。50名学生中,17名考上大学一本,其中4名进入985重点大学,30名考上二本,一名考上高职,一名中职毕业已经在北京参加工作。除一名因病休学外,其余学生全部成才。”
“我们开展的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教育上浮的意义。”钱学明信心满满地表示。
事情还得从8年前说起。
2008年底,钱学明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调研时发现:虽然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义务教育的硬件明显得到提高,师资却还明显偏弱。
钱学明进一步调研发现,小学阶段对老师和学校环境的要求可以相对低些,初中阶段的要求则明显提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贫困地区的乡镇初中很难留住好老师,更难留住好校长。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没有好师资,办学质量无法保证;没有优秀校长,学校管理上不去。因为是留守儿童,多数乡镇初中的农村孩子都要住校,学校的生活条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乡镇里的网吧业务却异常活跃,父母打工挣来的辛苦钱,国家提供的营养餐,都可能被孩子们省下来泡网吧。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此极易学坏,走上歧途。
“没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孩子,难免‘贫困代际传递’。”钱学明忧虑地说。
为了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从2009年起,民建广西区委开始了“教育扶贫实验”——在地方统战部支持下,与教育部门合作,实施“生态教育移民扬帆班”,将生态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贫困家庭的小学毕业生,直接选送到县城中学读初中,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每个班招收50名学生,男女各一半。民建广西区委给予每位学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补助。通过实践,探索教育扶贫 “斩穷根”的有效路径。
在2009年广西西林县第一个“扬帆班”初获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百色市的6个国定贫困县和来宾市的忻城县。2011年除在广西的8个县以外,民建中央在全国的6个贫困省区推广。2012年起,民建中央在全国所有省市区推广,并指定上海市资助广西办班。至今,民建广西区委已经在10多个贫困县资助“扬帆班”21个,共1000多名学生受益,民建中央在其他省市区资助“扬帆班”共计150个,约7500名学生受益。
“扬帆班”的实践让钱学明得出一个结论:办好初中义务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关键,很多贫困地区的乡镇虽然办不好初中,而县城的初中却能办得很好。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实施,由县级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实施项目的政策出台,为县级政府集中财力办好初中义务教育,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条件。
得出这个结论的钱学明开始通过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建议通过“教育上浮”来解决农村办学难题。
“初中进县城,才能保证教育质量。”钱学明认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也要实事求是,对于在乡镇一时没有能力办好初中的贫困地区,可以尽量集中到县城办学。同时,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补助,这也是最精准、最公平、最简便、最有效的扶贫资金使用途径。
今年2月10日,自治区政协举行的元宵晚会上,钱学明让民建广西区委表演了一个小品,以文艺形式生动展示了“扬帆班”给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带来的巨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