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让“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

发稿时间:2017-03-04 21:4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顾书亮

  “垃圾分类落实得好不好,是解决‘垃圾围城’的关键。”巩富文委员同样持此观点,“尽管我国一些城市在公共场所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但目前垃圾分类投放仍凭个人自觉,市民生态意识和分类投放的意愿不强,加之垃圾混合收集的方式,使得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在一起,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 

  说到底,垃圾分类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人人有责。只要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工作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对此,刘晓庄委员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一环失守全盘沦陷。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分类基本是形式,前端“笼统分类”不明晰,中端“分了又合”不规范,末端“统一处理”不利用,造成了巨大浪费,大家都不满意。“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在于切实落实2016年8月国家下发的《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为此,需要政府与公众同心协力、行政与法治多措并举。”他建议,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垃圾分类的观念进课堂、进社区、进头脑,由被动强制行为形成主动自觉的生活习惯;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处理新途径;建立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确保混合垃圾进入分类体系后,各种成分垃圾按预定路径走向归宿;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良性的经济循环体系,以专业联合的方式将垃圾收集、分类,并分送不同工厂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使回收垃圾获得良好的资本回报率。 

  尽管住建部于2007年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及处置管理做出了规定,但对减量化、资源化没有具体要求,资源回收利用缺乏法规保障。为此,梁平委员认为,构建完备的垃圾分类系统,不仅可有效提高垃圾回收的利用率,也将大大降低垃圾焚烧项目的运营成本。他说,垃圾分类包括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过程,必须多管齐下。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标识以及相关技术体系,出台建立垃圾分类指导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地方法规,通过立法保障垃圾分类顺利推行。同时,应加大对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投入,合理配置不同用途的垃圾收集容器、专业运输车辆、压缩中转站以及中控系统等,配套建设各类物资回收利用工厂和不同处理型的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构建完备的垃圾回收处理体系。 

  此外,巩富文委员还建议,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垃圾处理领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生活垃圾组成特性,制定不同的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方案,提高垃圾利用率和处理效率。同时要加强垃圾预处理技术研发,实现有害物质自动分拣,干湿垃圾有效分离,帮助国人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通过大家撸起袖子参与美化家园的行动,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促使垃圾顽疾逐步得到根治,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杨晓霖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