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还原农业的绿色底色 全国政协常委武维华建言加快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改革

发稿时间:2017-03-04 18: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卓

全国政协常委武维华。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卓) 两会上,再次听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聊他的专业和建议,仍然有讲故事一般的“述说感”。这种“述说感”,来自他对土地绵绵的热忱,也来自他把农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那样自然而然。

  “我有一个想法完备的建议,但提案还没有提交,也还要有一些小的改动。”虽然每年关注的多是农业、科研这样的本行话题,武维华对提案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慎重,“要切中问题、建议具体可行。”

  今年他提的建议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快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改革。“为什么提这个建议呢?”武维华先介绍了农业补贴的大背景,“农业补贴中对‘保供给’和‘促增收’较为直接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农业直接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各类价格支持以及农业生态补偿四大类,四类补贴发放近10年,补贴总计约3万多亿元,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各类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的成效也很明显,实现了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保持了重要农产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看到成就也要找到问题,武维华拿出数字,“自2004年起到2015年,农业直接补贴增长11.46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增长6.67倍,价格支持政策补贴增长最快达14.71倍。但农业生态补偿类补贴增长最为缓慢,11年间(2005-2015)仅仅增加了9.8%。”

  在必须直面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当下,这组数字更有考量价值。“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耕地资源过度利用、土壤板结及肥力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在武维华看来,“转方式、调结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农业补贴政策调整为有利于实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

  而他关于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具体建议,更是细化至土、林、草、水、湿地等方方面面。

  “我们既要确保有一定数量耕地,还要确保耕地具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和肥力,就是要‘藏粮于土’。”武维华的建议是,加大耕地保护利用补助,让农民有主动意愿通过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综合措施保护土壤耕层和有机质,鼓励农民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粪污等)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

  在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完善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方面,武维华的建议也非常具体。“调整退耕还林资金支出结构,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管护好已退耕地;建立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提高天然林停伐补助标准;将禁牧补贴与对生产发展的扶持政策有效衔接,加大对牲畜暖棚、围栏割草地、牧业机具、牧道等草原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他同时呼吁,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建立湿地保护补贴制度。取消或削减部分与“绿色、生态”理念不符的补贴政策。如削减渔用柴油补贴政策投入,取消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调整部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等等。

  这些建议来自武维华对专业数据的分析,来自他对农业对土地的理解,来自他每年密集的农业相关调研,更来自于他对农业发展的深厚寄望。“我提这个建议的目的,是想从农业补贴政策这个重要切口,推动引导农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武维华希望把建议“说出来”,从一些实在的层面,推动农业底色还原。

责任编辑:芮喆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