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世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聪)“村民自治能力和民主程度减弱、农民权益纠纷增加、乡村治理对象多元化、传统乡村秩序遭遇挑战、乡村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诸多难题,都在呼唤一种新的‘乡贤文化’出现。” 面对当前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世珍呼吁,通过乡贤文化建设,重塑农村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注。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历代传统乡贤以其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构建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和经验,千百年来,多少从乡村走出的精英人士,最后都会被乡愁牵引,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探寻文化根脉的精神纽带,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张世珍认为。
当然,在现代乡村治理中重拾“乡贤”概念,并不是简单复古,而是以古为鉴、辩证取舍,将现代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模式,最终推动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张世珍建议,应通过颂传“古贤”、总结“首席乡土专家库”等乡贤治村经验、广泛宣传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善行义举等措施,实施扬弃、发展乡贤文化;通过培育“今贤”、造就“新贤”等措施,实施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通过搭建乡贤引领乡风良俗的平台、参与治理和回乡创业的平台,引导乡贤回乡以专长、技艺为家乡建设服务,助推发展;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组建本地乡贤理事会,探索构建“村两委+乡贤会”的乡村治理模式,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对接和互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