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董配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王硕)"我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农产品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由保证'量'的供应向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由只管温饱向追求健康转变,核心是以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来保证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问题。"提起农业,全国政协委员董配永立即就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已经让我们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每年大约使用化肥6000万吨、农药337万吨,分摊到18亿亩耕地上,亩均分别是33.3公斤、1.87公斤;分摊到13亿人身上,人均分别是46.15公斤、2.59公斤。这样庞大的数量不仅造成土壤生态受到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事实已证明,对我们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威胁。"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难摆脱化肥农药的危害,现在绝症、怪病患者多发化、低龄化甚至群体化多发,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董配永认为,"必须站在民族生命健康的高度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把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好成果,落实到是否能够生产出绿色有机产品上,最大效益体现在是否有利于亿万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化肥农药滥用带来的恶果,这位从农村土地走出来的企业家,现在又回归到农业中。
这些年,在黑龙江、在海南等地,他开辟出几块试验田,"就是想看看恢复传统农业,能不能在现代社会解决'没有化肥种不了地,化肥少了打不出粮'的痼疾'。"几年下来,董配永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土地的土壤重新变得肥沃起来,有机质含量提升;生产出的粮食产量并不低,与采用化肥的产量基本持平,有的还略高;因为优质优价,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
带着总结出的经验,今年两会,董配永再次将目光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现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强烈的市场导向和成功的生产实践,都为我们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提供了良好机遇。是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信念,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时候了。"
他建议,首先要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入手,恢复和推广传统生态农业,从源头上促进农业供给成果的生产方式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
要提倡和鼓励亿万农民、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养殖业,收集好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源,搞好秸秆还田,加快生物有机肥的研制推广步伐。要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收购价格,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对施用农家肥的产品搞好全程监管,提高收购价格,让农民觉得这样种地有利可图。"
此外,董配永还提出,要对目前国家财政对种地的补贴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将某些农业补贴转移到鼓励农肥投入上,这样,在不另外增加支出的情况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