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于今: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发稿时间:2017-02-24 17: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习近平治国理政智库系列报告课题组组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杨青山)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三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来大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对此,习近平治国理政智库系列报告课题组组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新型城镇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传统区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这些国家战略,尤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应该是覆盖东部沿海、西部、中部、东北四大区划的全国普惠性国家战略部署。从点到线再到面,从陆上到海上再到海外,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边,大开大阖,以“国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外部协同与内部协同并重”理念为统领,打破了单纯的行政区划甚至国界限制,把区域经济规划扩大到跨市、跨省乃至跨国,力图使生产要素摆脱行政区划束缚,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流动和组合。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区域均衡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发展、20世纪末的区域协调发展、21世纪初的统筹区域发展,这四个阶段也被理论学术界称为“四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于今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的区域发展观,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继承发扬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四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大背景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地方之间的关系,这样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区域发展观可称为:区域协同发展观。”

  当前,全面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形。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即将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实施,中国区域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主持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智库系列报告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区域均衡发展观

  建国之前,全国77%的工业集中在国土面积12%的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区域均衡发展观”,出于国防需要和平均全国的生产力分布,在苏联的生产配置理论和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决定加快内地经济发展。“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75%被安排在中西部地区。在《论十大关系》的工作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这标志着毛泽东区域经济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初步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经济重心过分偏重于沿海的格局,启动和推动了内地走上工业化之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965-1972年间,四川、贵州和“三西地区”成为全国投资的重点。“三五”时期,内地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占全国的比例也在2/3之上。紧接着,中央1964年决定展开浩荡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共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

责任编辑:邹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