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站“素萍服务组”石晓丽:春风拂晓 暗自美丽

发稿时间:2017-01-27 10:5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川

  在“素萍服务组”5年来,石晓丽始终以实际行动和最大的热忱践行着“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工作理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李川)在旅客川流不息的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一隅,有一个专门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24小时免费接送服务的“素萍服务组”。它成立于2010年,是以全国劳动模范李素萍名字命名的爱心工作组。 

  无论酷暑严寒,还是白昼深夜,每当有特殊旅客前来寻求帮助时,“素萍服务组”爱心成员热诚、贴心、周到的服务就像寒冬里的一缕暖风,总能温暖、感动每一位旅客的内心,开启一段愉悦、温馨的旅程。 

  90后姑娘石晓丽便是“素萍服务组”中的一员。自从2012年5月份主动申请加入“素萍服务组”以来,在这个特殊岗位上的5年时间里,无论寒来暑往,石晓丽始终以实际行动和最大的热忱践行着“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工作理念,用真心温暖旅客,用真情服务旅客,在绽放青春梦想的路上无怨无悔、砥砺前行。 

  一位老年旅客腿脚不便,石晓丽为老人捏腿解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帮过的人越多,就越能体会到一种助人为乐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1月19日上午,正值春运高峰,当记者在“素萍服务组”候车室见到刚刚值完14个小时夜班的石晓丽时,一夜的劳顿加重了她嗓音的沙哑。 

  石晓丽说,在加入“素萍服务组”之前,她曾在车站出口、站台、候车室爱心区等不同岗位上工作过,“那时就听说过李素萍师傅坚持爱心服务,我在爱心区岗位的时候,天天见到师傅推着轮椅在候车室接送旅客,我也想参与进去帮助旅客,一直梦寐以求加入素萍服务组。” 

  而那时经历的一件事,更触动了石晓丽加入“素萍服务组”的渴望。“有次我乘火车返回北京上班,遇到一位第一次来北京的阿姨,她女儿因为有急事无法接站,我看着阿姨手足无措的样子,便主动承担起了送她回家的任务。”石晓丽说,那趟列车抵达北京西站,那位阿姨家住北四环,虽然路程远,但她还是主动将阿姨送回家里。 

  对于要上夜班的石晓丽而言,这一趟完全牺牲了夜班前的休息时间。而当石晓丽把女乘客安全送回家中后,面对一个劲的感谢和挽留吃饭,石晓丽婉言谢绝,匆匆告别赶回车站投入工作。 

  正是这次虽然辛苦但却令石晓丽心中感受到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和快乐的经历,坚定了她进入“素萍服务组”的意愿和渴望。之后不久,石晓丽如愿以偿。 

  正式来到“素萍服务组”后,石晓丽才知道奉献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正式上岗之前有半个月的培训,当李素萍师傅给我们讲课时,那些她帮助旅客的经历让我听着就特别感动,也激励着自己下定决心好好干。”石晓丽说。 

  在平常,石晓丽每天要接送三十多位重点旅客,赶上春暑运高峰,每天则要接送八十多位重点旅客。面对如此高强度的接送服务,石晓丽也偶尔会吃不消,但她却从未退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一直坚持着。 

  “应该是前天一天忙碌下来没顾得上喝水,有点上火,昨天一早起来流了鼻血,不过并不严重。”石晓丽笑笑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力气,能吃苦,这点“小插曲”并不算什么,扛得住。 

  “上夜班,凌晨四五点钟是最难熬的时候,实在困乏,没有任务时,我们就起来溜达溜达,做做别的工作,在微信微博平台看看旅客温馨留言,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就不困了。”石晓丽说,她的工作就是处心积虑为旅客着想,从一开始对工作的生疏,到如今全面熟悉,她也在一步一步逐渐成长。 

  对于重点旅客,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病人,接送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推送轮椅怎样服务,石晓丽通过悉心观察体会,在师傅李素萍的教导下,一点一滴学习和积累服务不同重点旅客的经验,已是颇有心得。 

  石晓丽总是用温暖的微笑服务着每一位重点旅客。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旅客回报我那么多真诚的感谢和笑容,让我每天都暖暖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常年奔波在候车室、站台、广场如今,不辞辛苦的晓丽成为许多经常往来北京寻医问药老人点名服务的“亲闺女”。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信和锦旗,让手上长出茧子、脚上磨出水泡的她,感觉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是值得的。 

  如果没有张虹老人寄来的感谢信,人们可能至今都不知道石晓丽陪伴丧偶老人的故事。 

  张虹和丈夫都是68届下乡到辽宁鞍山的北京知青。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两位花甲老人,却在晚年遭受到张虹丈夫罹患肺癌的意外打击 

  2012年9月,张虹丈夫被诊断出癌症,虽然在北京经过积极的治疗,但是老人还是在6个月后溘然长逝。痛失亲人的沉重打击,情感上的难以割舍,令张虹老人痛不欲生。也就在此时,张虹往返鞍山、北京时认识的客运员石晓丽来到了身边,将温暖和安慰带给她。 

  在北京处理完丈夫的丧事,张虹要返回鞍山儿子家中。当天晚上,晓丽不顾当天上白班的劳累,来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收拾行李,陪护搀扶着老人来到车站,直到22点多将老人送上了火车后,她才悄然离去。 

  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只要张虹老人来北京,都是石晓丽负责接送,还隔三差五抽出时间去老人家,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做饭、做家务。石晓丽不断鼓励张虹多出去走走,跳跳广场舞,串串亲戚。在石晓丽亲人般的关怀和帮助下,老人逐渐走出了痛失亲人的阴影。张虹老人在信里说“就是我的女儿做的也不过如此。” 

  而面对这些感谢,石晓丽却表现得非常平静自然,她认为这是其工作职责所在,只要能看到旅客开心满意的笑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石晓丽说,她对服务的每位旅客,都会互加微信、互留电话,留下方便的联系方式,如果旅客再来北京,她会主动询问车次车厢座位号,以方便接送。常来常往,石晓丽和很多服务过的旅客都成了朋友甚至亲人,常常逢年过节会问候一下,聊聊近况。 

  谈话间,石晓丽总是恬静地微笑着,一如在服务旅客的工作状态中,亲切而自然,用自己的善良和真情温暖着南来北往的旅客。 

  虽然加入“素萍服务组”已有5年之久,但在被问及工作久了,会不会感觉有些枯燥时,石晓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时间越久,帮过的人越多,就越能体会到一种助人为乐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可旅客却回报我那么多真诚的感谢和笑容,让我每天都暖暖的。” 

  我还要向李素萍师傅好好学习,在服务旅客的岗位上坚守一辈子。”石晓丽笑着说道。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