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络媒体走转改】从瓦房到大别墅 贵州山村的华丽转身

发稿时间:2017-01-15 23: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近两年突然 " 乌鸡变凤凰 ",在村支书陈大兴的带领下,户户种植金刺梨,家家开始修建小别墅,组组连通水泥路,新村秀美如画图,人均年收入从 2008 年的 1982 元剧增到现在的 9820 元。

  2016 年上半年开始,大坝原来七零八落杂乱分布的老旧村居被陆续拆除,一座座大气的蓝瓦黄墙别墅,沿村中大道两旁统一建设起来,三层楼房上有阳台下有车库。一位到过日本的客人说:" 这个崭新的村庄,跟日本发达的农村有一比!"

  一个普通的贵州山村,突然华丽转身,这个嬗变,从何而来?

  10 多年致富无门,村支书急白了头

  初见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身材壮实,沉着坚毅,一头板寸基本是白发,像是个老板,又像军人。很多人以为他年过花甲,其实他今年才 48 岁。

  49 岁的村支书陈大兴满头白发。

  缺水少地的大坝村长期以来都顶着 " 省级二类贫困村 " 的帽子。" 危房冷风穿、破墙破瓦一烂摊," 是过去大坝村村落的真实写照。

  1996 年,28 岁的陈大兴开始担任村支书,为探索致富路子,他使出浑身解数。

  上任之初 , 他便自己贷款,带领村民承包邻村 180 亩荒山种植药材黄柏 , 套种薏仁米和花生。但山上缺水 , 黄柏长得也不理想,6 年亏损 10 多万元。

  为了弥补种植业的损失 , 他在旧州镇承包挖土方的工程 , 却因此欠债 1 万多元。年关里 , 债主威胁说,要拿他 4 岁的儿子抵债 , 妻子被吓哭,但他寻求致富道路的决心没有动摇。

  次年开春 , 他向信用社贷款 1.6 万元 , 付完欠账 , 用仅剩的 4000 元领着 100 多个村民承包了甘堡林场 5000 多方的伐木工程,多少又有了一点收入。

  村支书陈大兴讲起话来激情澎湃。

  1999 年 , 陈大兴引种竹荪,当年收入 10 多万元。第二年,他带领 6 户村民把竹荪规模扩大 10 倍,没想到竹荪价格从上年的每公斤 360 元跌至 90 元。头年挣的钱又全部赔进去。

  听说烤烟增收来得快,他又带领村民种植烤烟 200 多亩,但时间一长,烤烟病虫害随之而来,不少烟农一年辛苦下来只挣点劳力钱。

  大坝村土地稀少 , 靠烤烟集体致富很难。他又把几万元的种烟收入投入规模养牛," 洋牛 " 水土不服,壮牛变成了架子牛,一头牛买进时 3500 元,卖出时 1500 元。

  10 多年来苦苦摸索,陈大兴交了不少 " 学费 "。

  坚持就是胜利,金刺梨成了摇钱树

  10 年前,安顺市培育成功一种新的水果金刺梨,肉质厚实,酸甜适度,营养丰富,林业部门大力推广 , 但效果不佳。陈大兴主动找上门想引种,西秀区林业局无偿把剩下的苗木送给他。从此,他走上了顺风路。

  陈大兴如获至宝,2008 年,他决定先自己尝试,用 23 亩最好的地块种植金刺梨。" 金刺梨从来都是野生果,何必好田去种植?" 远近乡邻都嘲笑他 " 别人栽花你栽刺 "。

  经过 3 年精心管护,到 2011 年中秋节前后,一树一树金黄的刺梨呈现人们眼前,果实结得又大又密,亩产达 2000 多斤。陈大兴的金刺梨一上市,人们尝后都夸好。商贩们得知后 , 上门收购 , 每斤 20 多元。23 亩金刺梨卖得 100 多万元。

  正当有人认为陈大兴发独财、吃独食时,他的举动让人出乎意料。他鼓励村民一起种。村民没钱买苗木,陈大兴送!不懂管理,陈大兴教!

  金刺梨种园。

  其实, " 找到一个好项目,带领村民共致富!" 正是陈大兴多年的夙愿。

  当年 11 月,陈大兴邀请市、区领导和水果商、村民一起 , 举办无籽刺梨品尝会。时任安顺市代市长的周建琨前来考察。周建琨看好金刺梨这个新兴产业。一周后 , 市里组织各县(区)负责人到大坝村召开金刺梨产业现场会 , 号召全市大力发展金刺梨。

  乡亲们终于理解陈大兴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志向 , 坚定了跟他发展金刺梨的信心。

  针对村中劳动力不足的现状,陈大兴果断提出成立金刺梨合作社,互助发展,一下去吸引了众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来。

  2011 年底,大坝村金刺梨种植合作社成立,通过土地流转,村里 800 多亩土地收归合作社 , 每亩土地每年由合作社向土地承包户支付 200 元租金。陈大兴 2008 年种下的 23 亩金刺梨 3 年后进入盛产期,管理精细,一株收入 300 至 500 元,一亩收入三四万元,是标准田示范田。陈大兴首先带头交由合作社经营。

  全市推广金刺梨的育苗重任落到了陈大兴身上。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陈大兴私人育苗 100 多万株 , 次年卖苗收入 500 多万元。

  2012 年 , 在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下 , 大坝村的 2300 多亩旱地和荒山全部种上金刺梨。到年终,收入由村民和合作社按五五分成。合作社从村中聘用 44 名工人,月薪 2400 元。陈大兴为村民找到了一条稳定的致富之路!

  华西归来建别墅

  2012 年 7 月,陈大兴参加由西秀区组织到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的活动,听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所上共同致富一课,看到华西村民家家住别墅,陈大兴夜不能寐:如何迅速改变大坝村破败的村貌?

  陈大兴立下宏愿,大坝要向华西看齐!

  进入五月,村中刺梨一树一树花开,白中带红,素雅清馨;金秋时节,串串果实缀满枝头,金黄圆润,营养丰富。春华秋实,本是一景,能不能变成钱?

  村中装饰品多为 " 金刺梨宝宝 "。

  相邻的山京军马场一到夏天,上千的重庆市民前去消夏避暑,一住就是数月。陈大兴看准商机,要建别墅群,要让村民住楼房,要让游客进大坝。" 学成 " 归来,陈大兴迅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介绍学习心得和规划设想。

  陈大兴的大胆构想,引来各方质疑。大坝村要建别墅?天方夜谭!大家世世代代住的都是瓦房石头房,建别墅?梦都没做过。

  污水循环系统。

  针对村民们的担忧,陈大兴早就为他们算好了账:平均一家 14 亩刺梨 , 投产后每亩每年至少可收入 14 万元以上;新村建起后 , 依托刺梨园 , 大坝乡村旅游必然兴起 , 其收入不比卖刺梨少。一个年收入有望达到 20 万元的家庭应该住得上 30 万元的别墅!

  很快就有 28 户报名。陈大兴马上垫资,请黄果树设计院做好了规划设计 , 与建筑商签订了建设合同。2013 年春节刚过,施工队就进场。

  村民建房没有钱,陈大兴出资垫!

  建房资金有缺口,陈大兴担保贷!

  陈大兴把自己卖刺梨苗赚下的钱先垫出来征地拆迁、平整地基;争取交通部门投入 100 多万元硬化进村的两公里大道兼街道;整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项目款支付建筑商的进场费。

  陈大兴先后收回 300 多万元苗木款,如数垫去建别墅,不用付息,有钱再还。陈大兴以金刺梨和信用作担保,为村民担保贷款 400 万元,每月垫付利息 2 万多元。

  金刺梨带来的村落变化。

  有人说,陈大兴本来是可以躺着吃几辈子的富翁;实际上,陈大兴是敢为村民担当的 " 大负翁 "。" 家有黄金数吨,每日只吃三顿。" 吴仁宝老支书的话语时常萦绕陈大兴脑际。

  " 别墅建来不是做样子,要让它发挥作用,要让它为村民生财。" 陈大兴说," 每栋别墅 3 层楼,8 间卧室,底层有一车库,为客人留足了空间。"

  带领并入村共同致富

  2014 年,大坝村与原落水村、平寨村合并为新的大坝村,新加入的村民们主动找到陈大兴,要求共同致富。

  陈大兴充分尊重村民们意见,又以合作社的方式,在鸡笼关组、江西组流转土地 400 亩种植晚熟脆红李、100 多亩的葡萄、100 亩梨树苗,到 2015 年合作社又可解决 20 多名村民的就业。

  农商银行与农村电商落户大坝村。

  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王安林来自原平寨村,他说:" 没想到陈支书会给我们这么大一个见面礼,今年冬天还要组织村民新种金刺梨。"

  并入的江西组希望尽快硬化通组路,并与大坝组连为一体,需要修通 2 公里的道路,耗资 80 多万元,工程款又是先由陈大兴垫付。

  与江苏企业合作的大闸蟹养殖地,预计明年中秋可上市。

  村委会副主任卢正学从安顺卫校毕业后回村开诊所,有不错的收入。2000 年,卢正学就把诊所交给老父亲打理,与陈大兴一道种烤烟、养牛、种金刺梨。" 陈支书敢于担当,值得信赖,跟着他干,没有错!" 卢正学说。卢正学也曾被妻子埋怨为 " 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看到村里一天天好起来,妻子理解支持卢正学了。现在,卢正学以个人名义也为其他村民担保 100 万元。

  王安林说:" 我上任村委会主任不到半年,不知不觉就用去 15 万元,一算账,跟着陈支书也为集体垫资了 10 万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金刺梨大面积推广,今后有无市场风险?陈大兴算过账,现在每斤以 10 元计,亩产可达 3 万元,将来以最低价 3 元计,亩产值也有 1 万元,可以保持赢利。今年,陈大兴与东南大学所属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取得联系,对方预购刺梨果,每斤 5 元,如果市场价高于 5 元,大坝村民可自己先行出售。

  大坝村金刺梨果酒 68 元一瓶。

  到 2016 年,大坝村的金刺梨已经形成加工产业链,金刺梨果酒已经投产面市,村里一个大型天然溶洞,则成为洞藏酒库。金刺梨果酒厂新的酿酒车间即将建造。

  对他们的领头人陈大兴,大坝村村民总结了三组数字 "20、500、48。"

  20,是陈大兴 20 年来坚持为村里致富操劳;500,是他将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 500 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48,指 48 岁的他,看上去像五六十岁的人。

  目前,大坝村已经脱离了传统农业的轨道,转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农业,贵州农村普遍的三大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在大坝已经基本绝迹,水田基本上变成了莲藕池,村里正在与江苏人合作,养殖大闸蟹。明年春天,大坝村民将开始增加一项收入,农家乐,城里人来观光,可以欣赏和体会到这里别墅成片、花果飘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丨从瓦房到大别墅 贵州山村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邵志凯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