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第九十期“经济每月谈”,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前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刘克崮等专家出席。中国青年网记者 吴楚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吴楚)近日网上热传一则新闻,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抨击企业税负太重,“财政部去年营改增减5000个亿,其实是假减,去企业问一圈,都没减。现在一些部门,欺骗总书记、欺骗总理,哄着他们高兴,实在是要命。企业都倒光了,他们还说减税5000亿。”据报道称,在12月17日的中华工商时报年会上,周天勇这一犀利言语“赢得了在场的民营企业家的满堂掌声”。
在今天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九十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青年网记者就此事核实时,周天勇表示,当时确实说了这个话,“估计这记者是为了吸引眼球才那么发出去。财政部也没来找我聊这个事儿(笑)。作为学者,刺激一下,有点不同声音,我觉得还是挺好。咱这主要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个人。引起各方面重视,敦促他们,看看今年能不能减点儿。”
对此,同来参与“经济每月谈”的前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刘克崮主动接过问题回答表示,“假减税”这个基本不可能。“我干过税政司司长,曾经在1993年改革的时候,原来的产品税一大堆,类似美国现在的销售税,见销售额就征,但是这个东西重复征税。增值税是比较好的税,每一段的增值按增值率走,叫增值税,不重复。比如一个汽车,它从轮胎、电器、胶皮,一段的生产,小厂子、中厂子、大厂子,一直到底盘、壳等等,每一道销售都征税,累计到最后是重复征税。营改增能够把各道已交的税抵扣掉就不重复了,所以这个税只要有抵扣,它一定是总量减税的,这是从税种的性质来说。再者,我相信财政部、税务局的测算,不会也没那么大胆,不可能蒙骗总书记、总理。”
至于为什么减税的感觉不明显,刘克崮表示存在一种可能,“过去有一些减免税比较多的,现在制度规范了,不减免了。好比原来‘被照顾’了,现在公平了,取消这种‘照顾’了,但这个不能视为是增税。”刘克崮同时也建议,有公信力的机构多做一点民间调查,“说点白话,官方统计有时候威望很高,但有时候某些方面也许大家不是太信,搞一些这样的社会组织的调查,辅证一下。”
刘克崮还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们在93年搞税制改革的时候,根据大家各种调研,汇集财政部、税务局汇集出来的资料,弄了几套方案,最后在北戴河测算的,原则就是‘名义税率绝不能升,略有下降,减免税可以规范’。当时朱镕基总理也是各处调研,开座谈会就有人反映税没降啊,总理就问我们怎么回事。我就打了一个比方,税改肯定有人降、有人升,大会议室里,升了的都坐前排,拿着账本说我升了,降了的往往就坐在后排不说话偷偷乐。总理一听,哈哈一乐。”
“还有一点,税负升了不能认为你就老升下去。市场经济,产品最后在哪儿找齐?在价格找齐。价格反映一个产品平稳运行之后社会的正常供求关系。增了税负就逐渐涨价,涨价就甩,减了税负别人就挤你的税负。我的工作经验,一般周期是半年左右,在一个地区变更税制以后,半年左右通过价格就把它找回来,最后取决于供求。价格是市场走来走去,走了一个供求平衡的价格,最后你在这个价格里面成本低利润就大,成本高利润就小,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刘克崮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