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瞭望台“父母的青年时代”互动专区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王家乐 实习记者赵晨阳 杨知澎)“虽然那个时候物质是那么的匮乏,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是那么的真”——这是北京邮电大学大三学生金佳丽在“父母的青年时代”故事征集中对妈妈青年时代的描述。
金佳丽讲述母亲学生时代的故事。视频截图
时间都去哪了?五四青年节,“青年之声”携手央视新闻共同发起“父母的青年时代”微视频征集,在“青年之声”话题互动专区中,青年上传视频讲述父母的青年时代,那些让人动容的故事和片段,记录着一份份属于时代的青年烙印。
30后改革建设者致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
“去年的一平垣担惊受怕,今年的一平垣红火热闹!”伴随着这句口号,81岁高龄的段连俊高举双手在空中挥动着,幸福的笑容映在脸颊。在海淀区西土城公园,段连俊端坐在石椅上,仔细回忆年轻时的故事,“我是一名重庆兵工厂的退休干部,出生于山西临汾一平垣乡,年轻时在重庆担任技术工人,一做就是20年”。耄耋之年的段连俊仍然身体硬朗,吐字铿锵有力,追忆少年时代,他用“国家不像国家,人民不像人民”来形容抗战时期,脸上泛起淡淡的忧伤。而当谈到抗战胜利、国家解放时,段连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慷慨激昂。
五四青年节聆听光辉岁月 “父母的青年时代”故事征集反响热烈
对于3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无论是革命岁月里风雨飘摇时的报国之志、建设年代中白手起家时的奋发图强,还是时代大潮中改革开放时的锐意突破,都成为了他们自强不息、为国担当的青春印记。
五四青年节聆听光辉岁月 “父母的青年时代”故事征集反响热烈
“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给予我们这代人美好的新生活,希望当代的年轻人能够更加懂得眼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武老先生是烈士之后,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部工作。阳光下,他正和老伴儿坐在石凳上晒太阳,当谈到自己的青年时代时,他回忆道,“我出生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农村,自幼家中贫困,直到上大学才吃上人生第一口白米饭”,说着武老先生闭上眼睛,仿佛还能闻到当时的饭香。
80后创客群体谈成长:父爱赐予男子汉的力量
秦文松是一名北邮毕业的博士生,人称老秦,他与老白兔(化名)、小点儿(化名)三人一起创业,在学院南路合作经营了一间凉皮店,名曰“神木屋”,店面虽小但文艺别致。当谈及自己的父亲时,他的眼中闪烁出无限崇拜:“我父亲是一名河南的地道农民,经不懈努力考上中专后被分配到司法机关。他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亲手搭建了自己的婚房”。老秦回忆,儿时的房前曾有一棵大树,院中栽有葡萄,“在巨大工程量的面前,父亲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我特别感谢他,也正是他,用双手搭建了我美好的童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