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发稿时间:2016-03-04 17:5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吴楚

  中国青年网北京34日电(记者 吴楚)作为一名扬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同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和孔子音乐学院办公室的主任,刘月宁一直以来都将“用音乐艺术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当成她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在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三年多时间里,她围绕“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这个主题先后提出了5个提案,内容涵盖了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体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性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中国青年网记者 吴楚 摄 

  多年来,刘月宁一直在探索践行一种“双向交互式”的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模式。一方面,立足设立于境外主流高校的“音乐孔子学院”,以学分选修课、中国音乐文化展演活动等为途径,开展长期的、有计划的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交流;另一方面,立足中央音乐学院,以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和大专院校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主题论坛、主题音乐会和中国传统音乐工作坊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及首届“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中央音乐学院茉莉花扬琴重奏团以“融合发展 茉莉芬芳”为主题的“走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系列活动……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中外青年对中国音乐文化进行了“浸润式”深度体验和学习,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音乐来理解和交流。 

  “尊重分享,双向交流;融合中外,和而不同;面向青少年,致力世界未来。”这是刘月宁多年来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理念。 

  刘月宁说:“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交流双方的互相尊重。只有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双向交流模式,才能让双方的文化都能在交流中受益,并获得发展,这是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在传播音乐的内容方面,刘月宁表示,要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做到“融合中外,和而不同”,方能真正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例如,采用中、外乐器合奏,或是用中国乐器演奏外国音乐,用外国乐器演奏中国音乐等演奏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青少年思想开放,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青少年又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希望,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世界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刘月宁强调,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应格外关注青少年这个领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交流活动,使美好的文化能够真正造福千秋。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刘月宁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是孔子学院、国家汉办应加大对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之前孔子学院的传播主要偏重语言方面,而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建立,不仅极大丰富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内涵,而且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极富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国音乐文化新面貌,是中国文化与世界产生强烈共鸣的主流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教育部应抓紧推进在条件成熟的艺术院校开设国际音乐传播专业的工作,这也是她去年提案的内容之一。世界正在成为“地球村”,文化交流与传播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加速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形势必然需要新的复合型人才,刘月宁认为,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急迫问题,因为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有周期的,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及早部署实施,才能不滞后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占得先机。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