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作品《司马光砸缸》。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中国青年网福州9月22日电(记者 周学磊)“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福州,又称榕城,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基因。
9月22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开启福州之旅,数十家网络媒体记者走进福州,寻迹这座文化名城里中华文脉的历史与传承。
文脉荟萃 历史与当下相联相通
福州“非遗”项目精彩荟萃,别具一格,孕于古老的历史文化,在当下依然焕发生机。福州共有茶亭十番音乐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禅和曲等65项省级项目,107项市级项目;共有15位“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1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131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有十番音乐培训传习所等“非遗”传习场所16个。其中茶亭十番音乐、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最具代表性。
十番音乐,是由早前福州民间为舞龙灯伴奏的打击乐演奏演变成单独演奏的一种娱乐形式。发源于茶亭一带,至清末民初时已遍及现在的福州地区。十番音乐刚开始使用的乐器只有清鼓、大小锣、大小钵、十面锣,后又加入笛子,补充进笙、木鱼等。至今所用乐器有二十余种之多,几乎涵盖了民族乐队的所有乐器。部分乐器如狼串、逗管十分古老,堪称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茶亭十番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