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永工作照
从2006年踏进导弹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电气装调工,邵志永并没有想到,七年后的金秋,他能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航空电气装调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站在集团公司的领奖台上,并被授予“中航工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在第八个年头上,他再攀高峰,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还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聘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中国教练”;带领导弹院青年职工杨振兴、于澎取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入选选手资格,两人均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年担任“河南省导弹电器装调技术比武”培训教练,负责“航空电器技能研修班”导弹防空车课程设计与培训,其成果申报2015年度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实训课程;荣获导弹院第十一届“模范青年”称号;担任导弹院“职工技能鉴定”导弹电器装调工种教练,辅导考生顺利通过鉴定……
回想八年工作里的点点滴滴,这个成绩来得绝非容易……
苦钻研绽放工作美。在参加工作不长的时间里,邵志永先后在导弹院从事空空导弹装调、生产工作,熟练掌握了导弹电气装调、机械装调、光学精密装调、电子产品封装等多项技能,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设备、工具工装如何适应多品种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新挑战,邵志永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产业工人,仅凭基本技能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扩展知识范围、拓展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小革新小改造,才能更好地适应生产要求。
在本职岗位上,他始终挑战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刻苦钻研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某型号装配中承担关键工序,在批产新设备验收阶段,通过大量的工艺件装调测试,找到了调试合格率低的原因,提出改进新设备的装调工装,通过加强定位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使得产品装配的性能指标、重复性和一致性得到提高,同时装配效率也提高了50%。
严操作提升质量美。在质量水平提高上,他始终严把质量关,自2011年开始,他承担着大量的精密光学粘接工作,创下了批生产以来“零废品率”的记录,并为产品的稳定批产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装配方法,成为某型号重要部件关键工序的指定操作师。在工作过程中,他编制了各种测试过程的质量记录本,为技术人员判别故障和机理分析提供了最准确的原始数据;他还对班组承担的关键工序编制了《单项作业指导书》,详细将波形图和基本操作故障进行了说明,使新员工在学习新技能上更加专业。
在进行某产品的试验件粘接过程中,他发现了光学折射偏差的问题,依据测试数据及时提出零件本身存在与设计状态不稳定的差异,促使该零件完善了加工方法和检测要求,确保了产品整机的性能。
争创新勇夺精益美。在岗位创新上,他立足本职专业,连续多年参加导弹院青年创新基金活动,不断开展小革新小攻关,设计制作的“某型轴承甩油装置”解决了进口设备老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难题;设计制作了“某型号电气接口保护装置”,解决了某工艺连接器在多次对接时损伤的难题;设计制作的“测试转接盒”,将某产品的测试效率提高了200%,得到了设计人员的认可。
2014年,他带队成立班组“青年质量示范岗”,根据原先测试设备上装调夹具的缺额,结合现场实际需要,重新设计了4道工序的4套工装,使原先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并对工装夹具和操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改进,通过三次改进,逐步提高了测试精度。同时对前批生产使用的工艺文件增加了装调图谱10个,使生产工艺文件尽可能的使用图表化展示,减少文字描述,表达更加清晰明确,该项目被导弹院团委评为优秀奖。
敢竞赛展现才华美。作为一名青年工人,他不满足于本职工作的局限,不断通过参加各类技术比武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008年,他参加了“洛阳市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并被授予“洛阳市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参加导弹院青年技能大赛获得导弹电气装调工种第一名;2013年,他积极备战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历经中航装备片区选拔、前80选拔、80进40,40进前6的比赛,最终取得了集团公司航空电器装调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中航工业技术能手”和“工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其个人事迹在2013年11月26日《中国航空报》第2658期上发表宣传,2014年,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称号。
他自己成才之后,不忘帮助其他青工进步,2014年,他担任“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电器组教练,带领导弹院青年职工杨振兴、于澎勤学苦练,历经2个多月的扎实训练,两人取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入选选手资格,两人均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勇牺牲尽显青春美。作为一名航空工业的产业工人,他始终牢记并履行“铸国防利剑,扬中华国威”的神圣职责,2014年生产任务极其繁重,他克服孩子才一岁多,妻子独自一人带孩子的家庭困难,全心扑在工作上,牺牲节假日和双休日,个人加班达300多小时,极尽所能的全面保障生产进度,全面跟踪产品质量,全力配合技术人员排查故障,为快速解决生产难题抢出了时间,为完成年度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8年来,他的感悟是: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师傅们的帮助,让他感受到导弹院大家庭的温暖与亲切,使他从一个“出家门进学校,出校门进厂门”、从未经历过世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铸箭人。作为年轻的航空人,他将始终牢记并履行“铸国防利剑,扬中华国威”的神圣职责,为导弹院第四次创业助力扬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