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入心了吗”系列评论之四
尹 亮
从2014年1月2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两年多时间,中央深改组就召开会议23次,议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实行“单独二孩”、废除劳教制度、进行公车改革……这些改革事项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也细致入微地改变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的一个缩影。
然而,如果说几年前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之时,改革就已经面临着“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困难,如今的深化改革任务无疑更加艰巨和具体。理想中增进所有人福祉的“帕累托改进”已经很难实现。对于一定意义上存在的既得利益群体来说,改革就是向自己动刀子,是“割自己的肉”。
改不改?答案是明白无误的,必须改!古今中外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说得分明,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毫无疑问,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继续啃一些“硬骨头”。
被认为“最难啃硬骨头”的国企改革今年被提至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端。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等方面,被各方寄予了更多厚望。
进一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制订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坚持精算平衡,建立更加透明易懂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
健全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实现新突破,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用创新性举措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动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推进考试招生、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科技体制、足球等一系列阻力较大、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只要是人民所期,都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这场深入中国社会肌理的改革而言,永远都只有进行时,容不得一丝懈怠。要以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统筹落实各项工作安排;更要通过体制机制来保障各项改革措施完全落地,打通“中梗阻”,杜绝“不作为”。唯有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真正推动事业的前进,让改革成果惠及群众、泽被后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