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曾繁华 实习记者 吴亚琪)办完了体检、政审等一系列手续后,小禾拨通电话告诉爸妈:“我去参军了。”
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讶异与迟疑——二老虽没有表示反对,但小禾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疑惑:已经在北京读硕士了,怎么还去参军?
显然,尽管这孩子高中报考军校时因生病而失之交臂,但从军梦始终都在。
近日,某战略部队战士小禾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专访。再有一个多月,这个90后的小伙子入伍就满一年了。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来自新华网。
硕士投笔从戎
“高中的时候一直都想考军校,但是高考完,因为生病,有一项体检没合格,没被录取,心里一直有个结。”小禾说,后来上了大学,似乎忘了这件事。直到读研时,有一天看到了征兵通知,内心仿佛有一团火苗“腾”地窜了起来。
那年,他23岁。
“当兵有年龄限制,24岁就不能去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一新生小禾明白,此时不去,将再没有机会。
平日里懂事孝顺的孩子先斩后奏了一把。“当时也没跟家里人商量,自己把一切都弄完了,最后跟父母说了个结果。”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父母嘴上没有明确反对,但心里是有疑惑的。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现在还要去,可能觉得我这个年纪参军,有点晚了。”
小禾的执着,源于他对自己的“不满意”。
“总体来看,我们这些青年人吃的苦还是太少。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不懂历史,不知道过去的很多事情怎样发生,为何发生。”小禾说,“你当然有权利过好自己的生活,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要力量,或多或少,应该有一种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而军营,是一个充满革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地方。”
吃苦,锻炼,责任,担当,革命,理想……仿佛小禾的人生弹幕,划过留痕,入脑走心。
踩着23岁的尾巴,小禾成功参军。
新兵崭露头角
“我们那一批2000多新兵里,只有三个研究生,大学生也不是很多。很多是97年、98年出生的。我一个93年的跟他们混在一起,多少有些不适应。”
小禾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不仅心理上颇有压力,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军营毕竟与校园不同。比如,自己本来爱睡懒觉,但参军后,一般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有时甚至4点就起。
“所以,刚到部队那阵子,天天犯困。”他笑言,“大学的宽松自由与军营的组织纪律我算是都体验过了。”
新兵训练后,小禾的军旅生涯从警卫连开始。
“天天训练、站岗,夜里两点到四点的北京天很冷,你耽误一会儿,岗上的兄弟就要在寒风中多站一会儿。”
新兵小禾依旧习惯从兄弟情的角度来理解组织纪律。
冬夜寒晨这么站下来,苦没白吃,小禾身体素质变好了。在自己的岗位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成为小禾心中根深蒂固的朴素信条。如今他开始负责档案工作。
“之前只想着当战士,好好在基层锻炼,但也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这点‘特殊性’。部队研究生不太多,大家都挺爱护我,也逐步把我分派到技术含量、文化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上,希望能够发挥我的长处。”
不过,虽然现实中逐步进入正轨,小禾加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却并未减负。
“许多孩子参军时比我小很多,有大把光阴,但我希望他们明白,总有一天要离开部队,走入社会。如果那时还没有一技之长的话,会比较难在社会上立足。”小禾坦言,每每想到自己可能再次走入社会,会担心自己脱节。“这也是我从部队学到的——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对未来要有规划。”
男儿立志趁早
90后好厉害啊——毕竟,都快三十的人了。
这个段子近期不仅引起了网友的共鸣,更可以从中管窥小禾压力的由来。
“我不像十七八岁还年轻,93年的,现在虚岁25了。要想到以后很多事。焦虑,毕竟也是一种动力。”
一年前,大学生小禾还享受着与两位老友“开黑”的乐趣,也狂追着几部经典动漫——他至今还在用“妖精的尾巴”来做自己的网名。如今如果有业余时间,小禾选择坐下来看看书。“现在基本上没机会玩儿了,但游戏寄托了我们很多感情,我还是会关注一些周边消息。”
离开游戏,走进军营,小禾从没后悔。
“我觉得,有志青年都应该来部队好好锻炼一次,见识下这种状态,会终身受益的。”小禾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部队跟社会,乃至人生一样,不可能事事如意,但我从来没有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小禾为化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