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诞辰一百周年
时任泰国国王(右)会见柴泽民。 柴燕琦供图
异乡风雨中飘扬的国旗
初入外交部,柴泽民被派往全国各地考察学习。超过半年的“游学”为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生涯最初的10年里,柴泽民先后出任了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驻几内亚大使和驻埃及大使,为中国在欧、非两大洲的外交工作和形象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6年1月,正值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的柴泽民,凭借之前出色的外交工作被选任为中国首任驻泰国大使。
彼时东南亚局势动荡。而泰国作为东盟领袖国家之一,国内的反华情绪高涨。为了打开局面,柴泽民经过仔细研判,决定从极有可能当选下任总理的国会议员江萨·差玛南那里打开突破口。
起初江萨是个坚定的反华主义者,对这位新任华人大使自然十分抵触。面对难题,柴泽民请托了一位任职泰国警察总督的好友。随后,柴泽民在好友家中特设下饭局,并邀请了不知情的江萨。
当天,当走入大门的江萨乍看到恭候多时的柴泽民时表情十分不悦,甚至直接向身边的警察总督抱怨起来。面对这一切柴泽民泰然自若,还十分友善地邀请江萨坐到了饭桌旁。
一餐下来,柴泽民向江萨仔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了中国的发展。多年以后,江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当和柴大使交谈到5分钟的时候,我已经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那一次见面,为我国在泰国的外交工作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不久后,江萨在自家设宴招待柴泽民,在座的还有被他特意请来的泰国高官大臣。于是,柴泽民再一次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就这样,中泰关系随着柴泽民的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然而在当时的大历史背景下,柴泽民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甚至还要面临生命威胁。
在泰国国内局势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有反华特务放出风要对柴泽民实施暗杀,还造谣称“中国大使已经逃回国了”。
柴泽民听到消息,拍着桌子站起来怒声说:“战争年代我身为军人在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过很多次,还怕他们暗杀?我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尊严!”接着,他让秘书准备好车辆,在车头插上了中国国旗,一连几天在黄金时间到人流密集的曼谷核心区视察,并且还主动下车走入当地人开的店铺内与店主进行交流。
很快柴泽民这样的行动被当地报刊大篇幅报道。消息经过传播,极大提振了当地华人对祖国的信心。
在泰国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柴泽民历经了泰国政坛的三次政变、四任总理和五届政府。可无论什么时候,中国驻泰使馆前的五星红旗都在高高飘扬。在柴泽民卸任回国前,他被泰国国王授予了最高荣誉奖章——白象勋章,以肯定他为中泰两国外交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坐在地毯上的大使
晚年时柴泽民回忆起自己的外交生涯,他认为在美国工作的时期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1978年5月15日,柴泽民离任驻泰大使回国。随后因为驻泰工作的成功,柴泽民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
最初接到任命时,柴泽民心中产生了一丝顾虑。中美关系彼时处在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期,这样一份工作意味着柴泽民将扛起极为重大的责任。最终,心念着党和国家信任的柴泽民还是义无反顾的挑起了重担。
1978年8月9日,柴泽民与夫人李友锋一起,生平首次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
坐在迎接自己的凯迪拉克轿车里,不久前接待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的场景历历在目,这让柴泽民的心情不能轻松。在那次的会晤中,邓小平站在柴泽民身边强调了“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军、废除与台湾售卖武器条约”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所在。此时这也成为摆在柴泽民眼前最重要的工作。
不久,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会见柴泽民,并亲耳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柴泽民向他重复了邓小平提出的要求,不卑不亢又有礼有节。这给卡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他亲笔写下了“向柴大使致意”。
在之后的日子里,柴泽民更是奔走于美国各州,企业家、军火商、政客、学者无一不成为他交流和工作的对象。
在这过程里,台湾同胞和留学生成为柴泽民工作中面对的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群体。因为两岸关系紧张,许多来自宝岛的同胞和青年学生不敢在白天到使馆拜访柴泽民。他们大多是在夜晚12点以后,“乔装打扮”从使馆后门进入。
为了安抚这些年轻人,更为了将大陆的发展和美好前景告诉他们,柴泽民只要听到有台湾同胞或留学生来就马上穿好衣服与他们见面。交谈时柴泽民看到有学生坐在地毯上,他也不顾架子和大家坐到一起,并且这样的对话经常一谈就到了清晨。
终于在柴泽民的辛勤工作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迈出了最后一步。经过双方政府同意,1979年元旦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正式日期。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10时,当地时间12月15日21时,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凌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中国使馆前冉冉升起,中美关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个月后,柴泽民也正式履新中国驻美首任大使。
“新官上任”的柴泽民无疑极为忙碌,有时他一天要接待十几个来自祖国的访问团体,甚至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带有会见性质的工作餐。可无论什么时候,在外人看来柴泽民永远是那么精力充沛。
夫人李友锋说,柴泽民在美国从没住过一天官邸,都是为了方便处理工作而住在使馆,而且经常要半夜从睡梦中起身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使馆有人埋怨工作过于繁重。柴泽民则告诉大家:“对于华人来说,使馆在这里就是祖国的代表。不能让同胞们因为我们的休息而等待一分钟。”
直到卸任回国,柴泽民一直是使馆工作人员眼中的“工作狂”大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