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最美乡村医生钟晶: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价值,这辈子值了!

发稿时间:2016-09-27 07:3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朱梦琪

  

  钟晶为村里的老人送药。

  八年,如今的钟晶已慢慢融入了这里的一切。从26岁到34岁,钟晶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龙河村。 

  在钟晶的诊所,摞着十余本手写的“健康档案”。谁家大人打工去了,孩子身体不好?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钟晶都记得一清二楚。每次出诊,钟晶总要带上一些对症的药品,顺道送给他们。 

  八十多岁的王芝芹是位留守老人。因为不小心摔伤了腿,她只能撑着两个板凳行走。钟晶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回家,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此后,钟晶每隔几天就会到老人家里给她治病。 

  这样的情景并非特例。由于龙河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龙河村的小路上,村民常常会看见娇小的钟晶背着瘫痪的老人到诊所定期检查。 

  在龙河村不少老人心里,钟晶就像亲生的孩子。有的老人临终时,嘴里念叨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钟晶。 

  今天,我终于是龙河村人了 

  走村串寨、闲聊家常,成了钟晶休息时的习惯。姜东美老人因为长年的病痛和孤独,常常流露出轻生的念头,这让钟晶始终放心不下。钟晶总要到老人家去看看,给她治病,陪她聊天,给她送去她最爱吃的零食和过冬的棉鞋。“没有钟医生来给我送药,来看我,我今天可能已经不在这世上了。” 

  村里一位“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钟晶每周至少一次徒步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给村民讲解防病知识,为这些老人治病、送药。由于住户比较分散,最远的村民家要走足足四个多小时。 

  村民的每句话,钟晶都会默默记在心上。每年耕种收获季节,乡亲们在劳动后总喊关节疼。钟晶四处打听,买来治疗仪器给乡亲们免费使用。 

  每逢感冒流行的季节,钟晶会买一些预防药品,挨家挨户送药、问病。逢年过节,她还会购置一些御寒物品,送给村里的老人和儿童。 

  看似柔弱的身躯,却撑起了整个村子的健康。可钟晶的身体也有扛不住的时候。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久而久之,乡亲们舍不得,可还是心疼钟晶。“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钟晶说,有时候,支撑自己坚持下来的理由,一句话,足矣。 

  钟晶为村里的老人送去月饼。

  在这里,村民们不仅把钟晶视为治病救人的大夫,更把她当作家人。村民们没病时也来找钟晶唠唠家常,赶集时也来诊所歇歇脚。 

  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悄悄地放在诊所门口。逢年过节大家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钟晶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 

  如今,原来只有两间屋子的卫生室变成了三层小楼。诊所也来了三个医学专业的志愿者,为钟晶分担。钟晶觉得,诊所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钟晶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有两个愿望,“我希望能联合邻村的乡村医生以及村民们一起种植中药材,一方面为大家治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村民们增收。”此外,钟晶希望能配一台电动车,“乡村医生基本都靠步行上门诊疗,路上就花费不少时间,如果能有个代步工具,就能节约更多的时间给乡亲们看病了。” 

  中国好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当所有的光环褪去,钟晶仍是八年前,那个毅然坚守的“最美乡村医生”。 

  今年8月底,钟晶把户口迁到了龙河镇。“今天,我是真正的龙河村人了!”钟晶在朋友圈写道。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周学磊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