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慈善从助学开始 授渔计划让贫困学子拥有改变自我的力量

发稿时间:2016-09-09 07:3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刘尚君

  “中华慈善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授渔计划”南水北调移民子女助学暨华盛绿色产业扶贫行动在湖北十堰启动,10名受助学生代表上台接受授渔计划资助的助学金。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刘尚君)你想过有人为送你一份珍贵的礼物,肯花4个小时的时间亲手做一件衬衫给你吗?这要是在平常,罗双梅说她想都不敢想。但是,在9月5日“中华慈善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授渔计划”南水北调移民子女助学行动启动当天,作为嘉宾受邀出席的她却收到了这样的一份意外之喜。

  红白相间、纯棉质感的格子衬衫,这件看似质朴简单却心意满满的礼物出自一个年仅17岁的小姑娘之手。这个小姑娘名叫邬雨苏,是罗双梅通过“授渔计划”平台申请资助的贫困学生。 

  在“中华慈善日”公益活动的舞台上,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邬雨苏将衬衫亲手递到罗双梅手中。接到礼物的那一刻,罗双梅欣喜落泪,并与邬雨苏深情相拥。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地方,甚至从未相见,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授渔学子”。 

  首个“中华慈善日”,“授渔计划”助学行动走进湖北十堰,来到邬雨苏的家乡,帮助像邬雨苏一样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移民子女完成职业教育,实现精准脱贫。从面临失学到如今重回课堂,邬雨苏在授渔计划的帮助下为走出大山寻找到另一种可能,从受人资助到资助他人,罗双梅用行动诠释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活动现场,授渔学子罗双梅(左二)接到她所帮助的学生邬雨苏(右二)亲手为她做的衬衫,激动不已。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把属于自己的爱传递下去” 

  与现在的开朗性格相比,儿时的罗双梅似乎很内向,甚至有些自卑。罗双梅出生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土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她的双胞胎姐姐在两个月大时不幸夭折,母亲因为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患上了精神分裂。从此,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的头上。 

  “她有个疯子母亲。”童年的记忆里,这是罗双梅从小伙伴口中听到的最多的话。因为母亲的疾病,学校里的许多同学都刻意疏远她,歧视她。慢慢地,罗双梅渐渐学会了沉默,记不清有多少日子,她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孤独地消磨着时光。 

  罗双梅读六年级时,父亲因为意外事故造成重伤,并被鉴定为二级残疾失去了工作能力。失去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罗双梅在初三时想着辍学打工,但是可学校不允许,只好作罢。中考时同学们都报考了心仪学校,而她却没报,因为没钱上学。 

  在初中毕业后,对以后生活一筹莫展的罗双梅偶然间知道了授渔计划项目,既可以免费读书,并且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带着身上仅有的30块钱只身一人来到了授渔计划项目学校—涿州职教中心求学,“既然有这个机会,就不能放弃。”很顺利,她立即被学校录取,并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融入集体,以前自闭自卑的她开始变得活泼开朗。 

  2015年4月份,罗双梅到授渔计划合作伙伴、位于北京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进行实习,刚开始,她被分配到了迎宾的岗位。“迎宾有迎宾的艺术。”虽然外人对这个职业并不看好,但是她却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决心要把第一次工作干出彩。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罗双梅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技能,三天以后就可以独自带领客人参观整个酒店,十天就开始带学徒。她的勤奋与用心,同事和领导都看着眼里,记在心里,无不为这个坚强的姑娘点赞。 

  如今,年仅19岁的罗双梅已成长为前台助理,她的收入也翻了几番,足以支撑家里和自己的生活。从那时开始,经济条件的改善让罗双梅有了帮助他人的想法。“我自己也被别人资助过,我现在有条件了,也想把属于自己的这份爱传递下去,希望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通过“授渔计划”平台的推荐,罗双梅了解到了邬雨苏的故事。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