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南4月14日电(记者 宿希强 见习记者 杨东亮 姚小康)近日,山东两所大学被山东省食药局通报,一家大学食堂的牛羊肉被检出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超标;另一家大学食堂被检出日落黄超标。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浮出水面并引发热议。如何保障大学生食品安全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校:“发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问题”
近年来,关于大学食堂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屡屡见诸媒体,对高校来说,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发现问题后要解决问题,防微杜渐。”山东大学饮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健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能容纳万余人同时就餐的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食堂。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姚小康摄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食堂是亚洲第二大食堂,可容纳14470人同时就餐,每天仅消耗食材就高达15吨。
“每天这么大量的集体供餐,不可能保证一点问题不出现。”徐健表示,“我们甚至希望检出不合格,然后针对设备、人员、程序,针对所有的规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避问题。”
化验室工作人员对食材进行检测。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姚小康摄
为检出不合格食品,山东大学配备了专门的检测车,每天都会前往各校区进行检测,并设立食品安全化验室,可以检测出包括瘦肉精、农残等在内的多项指标,“包括调料我们都能检。”
据了解,山东大学还设立与饮食中心相互独立的卫生与健康中心,可以随时进食堂检查食品安全情况。其中,卫生与健康中心专设卫生管理科,对全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其负责食品安全的人员,均为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教授和硕士。饮食中心方面,单独设立监控部,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测。“从早上4点钟上班一直到晚上下了班之后的夜检,监控部全天候在作战。”徐健介绍,监控部的目标之一,就是每年要检出一定量的不合格食材,“你比如蔬菜,我挡住多少(问题)蔬菜没进山东大学,我查出多少不合格的环节来,我要纠正它,纠错率才是我们的目标。”
另外,食堂也建立例检和日检的自查制度,对原材料加工质量、食品质量检查、剩余食品(原料)、餐用具洗消等工作进行检查和记录。“光餐具我们一年就要检15万件,(平均)一天要检400件,”徐健告诉记者,检测主要针对餐具和用具洗消是否达到合格,“洗的干净不干净,有没有大肠杆菌残留。”
值得称道的是,山东大学在上述基础上还引入学生监督环节,形成了食堂自查、饮食中心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学校检查、学生监督的监管链条。
“我们给了学生会一个权力,由学生会组织,学生每天24小时,可以随时进食堂。”徐健回忆,曾有学生早上3点多起床赶往食堂,查看食品安全检测和采购程序,看早餐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不怕突击检查,24小时欢迎学生进食堂。”徐健笑着说。
“必须要检测出问题来。”在徐健眼中,饮食中心检测出不合格食材已是常事,“山东大学停豆芽停了半年,停土豆停三个月,停卷心菜……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原料就不让进食堂。”
高校工委:加大力度排查高校食品安全隐患
在山东两所大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曝出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排查高校食品安全隐患。”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学校安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据悉,山东省高校工委和山东省教育厅将联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4月中下旬,还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交叉检查行动”,督导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落实情况。
为保障大学生食品安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还狠抓各级大学食堂安全责任书签订、安全教育、隐患排查治理、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重点把控食堂人员卫生、环境卫生以及食品原料采购、留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落实等工作。
去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将2015年确定为山东省高校“安全制度落实年”,山东省143所高校全部参加了“安全制度落实年”活动。
“我们将进一步以梳理修订制度、排查安全隐患、强化物防技防、加强安全教育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源头防控、狠抓落实,来维护山东省高校系统食品安全形势的稳定。”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学校安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