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李延兵)教育公平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日前教育部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的政策,社会反响不一。针对这个问题,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
“无论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在技术上做多少变更和翻新,择校这件事都很难改变。实际上这种现象的改变是要靠全社会价值观、幸福观的变革。”郑强说。
“国外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没有中国对择校这件事这么热衷?即便美国出了虎妈,美国人没有几个欣赏的,为什么?这就涉及到全民的价值观。”郑强认为,中国有一批没有文化的力量扭曲着中国人的价值观。
“很多家长告诉孩子从小立大志、长大做大事,这就害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们能不能不把财富的拥有、地位的高低看成是人生幸福的标准。”郑强认为这个标准是错的,很多地位很高、财富很多的人未必有粗茶淡饭的老百姓过的幸福。
“现在全民都往上看,隔壁邻居开了好车不平衡,亲戚朋友买了新房不平衡,别人家的孩子读了名校也觉得不平衡,这些所有不平衡都需要我们改变。”他向中国的教育界、文化界、科技界以及社会各界呼吁,应该强调任何工作任何岗位只要尽力,只要自食其力都是完美幸福的人生。如果有了这样的氛围,就不会觉得孩子的未来是“命悬一线”或“命悬一校”。
“读了重点小学,读了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就一定会比读了普通学校甚至是中专技校的人幸福吗?就一定比那些在耕田务农的人,比那些在车间里劳作的工人幸福吗?”郑强这样反问记者。
“这是国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严重扭曲造成的,‘出人头地’‘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对人生、对职业都有扭曲,这些扭曲是很可笑的。”郑强说道。
“大家经常看到媒体上大量的商界大咖每天在说教,而生活在基层普通老百姓的形象却很少看到,他们的幸福也很少看到。好像幸福的都是大咖,国家的价值观怎么不扭曲?”在郑强看来,我们所谓教育的成功应是教会国人做普通幸福的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