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长的钢轨在传送带上缓缓行进,经过数个工位、12道关键工序的加工,最终被焊接成500米长的长钢轨……“监视”着这一切的,是朱林荣,上海铁路局芜湖北焊轨基地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他用35年时光铸造着高质量的长钢轨,为高铁的平稳运行护航。
长钢轨的“焊卫者”
如今,旅客乘坐高铁动车,已经很难听到“哐啷哐啷”撞击摩擦声,取而代之的是“嗖,嗖,嗖——”飞驰的声音,这正是长钢轨发挥着作用。
“在这里焊接的长钢轨,每根长500米,是由5根百米钢轨焊接而成。”朱林荣说。长钢轨的焊接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钢轨接头顶部行车面的平直度要控制在每米0.1~0.3毫米,接头导向面平直度要控制在每米-0.2~0.1毫米,相当于5根头发丝粗细。
每天在毫米精度间“游刃”,是朱林荣的工作日常。
在他看来,流水线上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前一道工序中出现疏漏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开展。朱林荣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达到满分!”
创新的“引领者”
1993年,为引进钢轨焊机,朱林荣去瑞士学习,他深刻地感受到那里的现代化,同样是焊轨,那里一个车间就只有四五个工人,这让他很是震惊。
从那时起,朱林荣就下定决心,要创新工艺,优化设备,解放技术工人的双手。在长钢轨焊接流程中,处处都有朱林荣的研究成果。
钢轨焊前除湿装置就是其中之一。
钢轨焊接过程中需要保持干燥,而雨雪天气对焊接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单位干脆停产等雨停直到钢轨自然风干,有的则人工将钢轨擦干。前者耽误工期,后者耗费人力,如何解决?
钢轨焊前除湿装置是朱林荣想出的解决方法,它集除冰、除湿、除浮锈为一体,通过机械擦拭和风干,解决了特殊天气下难以开展工作的问题。
如今,流水线上的很多工序,都实现了半自动化,将简单却耗时的工作交给机器处理。朱林荣打趣说:“科技的发展,可以让人类合理‘偷懒’。”
朱林荣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发明的“三个罩子”。一个是在空气压缩机上设计了一个风罩和消音器,解决了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带来的机器趴窝问题和空气压缩机声音过大带来的扰民问题;第二个是在钢轨除锈环节的除尘装置,优化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第三个是在焊机上的“除烟罩”,有效降低了焊轨时产生的锰蒸汽给工人带来的不适感。
“这些改进看似简单,但切实地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点点滴滴的问题。”
工匠精神的“传递者”
设备的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作环境,但也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被先进设备解放了双手的技术工人不能“只会按按钮”,更要了解机器的运行原理和维修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越做越好,保证钢轨品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朱林荣眼中的工匠精神,也是他的人生轨迹。
1998年起,朱林荣参与了我国首台提速区段无缝线路钢轨脉动闪光焊机的研制,开创了我国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国产的先河;2002年,他参与了国产首列焊轨列车的研制并在京九线得以成功运用;后续又参与移动焊轨基地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应用,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焊接长钢轨提供了条件……
从实习生、电工到安全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他一直在用行动实现着更高的目标。
“想法和实际实施之间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朱林荣说。(素材来源:工人日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