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荣
央视网消息:潘志荣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从检30年来,他扎根边疆基层,赢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2次。
在潘志荣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告诫他:“要做个有良心的人。”当上检察官后,母亲的话变成了:“要做个有良心的官。”良心在潘志荣心中,是一颗诚心实意为牧民服务的真心,也是秉持公平公正的法律人的良知。
刚到检察院工作时,潘志荣和牧民讲法律连比划带猜,牧民一脸茫然。潘志荣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蒙语!他翻烂了一本厚厚的《蒙汉词典》,自学了大量蒙汉法律书籍,从此检察院多了一位精通蒙汉双语的检察官。在法庭上,每当潘志荣运用蒙语指控犯罪的时候,被告人都更愿意认罪服法,觉得他说的是“听得懂的法律”。
潘志荣自创了“游牧”检察官办公法,在牧区免费发放了5000多张“检民联系卡”,被牧民们称为“贴心一叫通”。这些都拉近了潘志荣和牧民们的距离,也让蒙古族群众对“检察”不再陌生,对“公正”有了切身感受。
2014年6月,潘志荣在牧区走访时,有牧民对他说:“我收到短信说有笔‘种植业保险赔偿金’到账了,可我已经不种地好多年,这是怎么回事?”多年的办案直觉告诉他,此事不简单。很快,达茂旗检察院反贪部门就查到了时任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司法所所长王某头上。
王某是潘志荣多年的好友,平日里称潘志荣“二姐夫”。听到风声的王某不断给潘志荣打来电话说情。为了确保不为情所动、无私办案,白天,潘志荣夫妻俩下班后就关掉手机,晚上回家就把灯早早熄掉给说情者“家中无人”的错觉。不久之后,王某受到了法纪的惩处。
不过,这样的“铁面”也曾给潘志荣夫妇带来一些对家人的愧疚。
一次,有个案子的说情人给潘志荣打电话,说要来家里拜访。潘志荣推说不在家,然后就关了手机,并让妻子杨淑梅也关了手机。过一阵儿,有人摁门铃,两人就关了灯不出声,听见人走也不敢开灯。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大喊妻子杨淑梅的名字,推窗一看,原来是家里人流着泪说她母亲因心脏病突发已去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让夫妻二人都非常难过。
在潘志荣办公室有很多本蒙汉双语记录的“民情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走访过的达茂旗12个苏木3400多户农牧民群众的家庭信息——谁家孩子要上学,谁家养了多少只羊,有几个电话号码,哪个矿厂存在隐患等。在达茂旗广大牧民心中,潘志荣就是他们的好“安达”(蒙语:朋友)。
1996年,牧民图布沁因酒后打架致邻居轻伤,被宣告缓刑,为此两家结下了梁子。承办此案的潘志荣觉得有责任化解两家人的“疙瘩”。于是,只要他下乡路过图布沁家,总要进去劝劝。一来二去,两家邻居终于和好如初,潘志荣和图布沁也成了好朋友。
2003年,图布沁的孩子上学学费不够,他找到了潘志荣,潘志荣马上从微薄的工资中给他拿了3000元钱。“我说2000元就够了,老潘不同意,说孩子们上学也要穿新衣服,买新书包。”图布沁回忆说。
2006年,达茂旗遭受了雪灾,牧民只能靠买草料来喂羊群。图布沁拿不出钱,潘志荣用自家的房本为他担保贷了款,解了燃眉之急。这一担保就是6年。如今,图布沁从家徒四壁到牛羊满圈,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潘志荣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食道炎、关节炎。一次,潘志荣刚结束巡访回到单位,接到了牧民的求助电话,他顾不上吃午饭,马上赶往事发地处理。直到晚上11点,当潘志荣终于快到家门口时,他突然感到胸口憋闷上不来气,一进门便昏倒在地。后来医生告知家人,潘志荣由于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醒来后,潘志荣安慰妻子说:“人吃五谷杂粮,谁没个灾灾病病,这没什么……”
潘志荣结合实践探索出“会、懂、信、实”牧区工作新方法,即“会蒙语、懂民俗、守诚信、干实事”。潘志荣不是把这“四字工作要领”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刻在了草原上。
“感恩的同时,我有两个心愿,一个大心愿:期盼我们的法治更加完善、草原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一个小心愿:只要我穿一天检服,戴一天神圣的检徽,我就要好好为牧民服务。”潘志荣说。(内蒙古文明网供稿 文/范德银 郑赫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