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一:首访西部自贸区,总理提了啥要求?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光要刻在门面上,更要刻在大家心里,最后体现在群众评价中。”在陕西自贸区杨凌示范区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李克强指着墙壁上的红色标牌说。
李克强总理对自贸区承载的改革开放使命一直寄予厚望。他曾连续3年3次考察上海自贸区,也曾先后考察广东、福建、河南自贸区。就在两周前,总理在出席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还专程前往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考察。
短短3年多时间,最早的上海自贸区已经复制推广出10块遍布东、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其中就包括位于西北地区的陕西自贸区。
7月1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首次来到这个地处西北的自贸区,点赞当地“微信办执照”、“建设项目一窗受理”等利企便民改革举措,寄望这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要把自贸区打造成改革开放的‘制度高地’!”总理说。
瞬间二:冒酷暑考察农业大棚,鼓励农民创业
时近正午,李克强走进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的种植大棚时,当地气温已接近40度,气象部门发布了高温预警。
短短2小时,总理冒酷暑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先后考察了4个园区。作为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不仅依托科教资源培育改进品种、引入“农业云”等信息技术助力现代农业,还通过成立三级土地银行、鼓励成立股份制合作社等创新体制机制,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焕发了勃勃生机。
“农业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相结合,会有力改变弱势产业的地位。”总理在考察中说。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试验片区,杨凌也在探索招引甘肃、贵州等贫困地区农民学习实训,为返乡创业传授经验,打造“农业改革发展试验田”。李克强鼓励当地负责人,要把先进农业技术和创新机制辐射到其他农业主产区乃至全国,形成“制度红利”。
瞬间三:农家小院召开“最简陋”会议,推动扶贫攻坚
这是李克强召开的最“简陋”会议之一: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农家小院,总理和贫困村民围坐在小木板凳上探索扶贫攻坚大计。
在此之前,李克强乘车沿崎岖山路颠簸一小时,来到这个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的大湾河村。
“简陋”的座谈会上,村民们告诉总理,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搬离深山”。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计划,该村19户82位贫困村民将于一年内完成搬迁。
总理和乡亲们仔细算了“搬迁账”后叮嘱当地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统筹谋划、周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既要妥善解决村民安置和就业,也要创新思路做好乡村原址开发。要算精这笔‘可持续’细账!”总理说。
瞬间四:“创客”团队助推中国制造升级
“你们有多少人加入了‘双创’?”李克强总理的话音刚落,围拢过来的工人们几乎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这一幕发生在10日李克强考察陕西宝鸡的秦川机床集团时。这家生产高端精密机床和复杂工具的企业,98%的产品按客户要求定制,内部建立了大批“双创”平台,有七八百员工成为创客,竞相提供解决方案。
在这里,总理找到了大企业“双创”何以方兴未艾的最新答案:传统标准化生产已无法适应今天个性化定制需求,大企业必须从组织机构等各方面创新变革,组建各类“双创”团队。
“希望你们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续写‘中国制造2025’新篇章,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这既是总理对秦川机床的寄语,也是他对中国装备、中国制造的期许。
瞬间五:棚户居民生活惊诧:总理这么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
“真没想到,总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么了解!”宝鸡市宏文路片区棚户区的一位居民惊诧道。
11日上午,李克强穿过狭窄弯曲的小巷,沿着坑洼不平的小路,来到这片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铁路棚户区。总理接连走访两户人家,询问居民多少人一个旱厕、早上是否需要排队、打水要走多远?看似琐事的提问,却深深切中棚户居民的生活痛点。
就任总理以来,考察棚户区几乎是总理每次基层考察的“保留项目”。在总理力推下,近4年来,我国已有8000万棚户群众搬入新居。
根据规划,宏文路片区棚户区的156户居民也将很快搬迁改造。总理详细了解有关方案后要求当地干部,棚户区改造工作必须做细做实,力争让大多数棚户居民心情舒畅搬入新居。
得知改造项目可以实现收支平衡还会略有结余后,李克强明确要求:“这些钱要全部用到棚改小区配套建设上。让大家早迁新居,早日过上好日子!” (特约记者 穆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