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两会面对面·中国绿色网络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人大代表座谈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徐乙臻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李川) “我们期望在课程建设中专门增加网络德育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思想品德课、心理课、语文课,甚至一些选修课中增加网络德育的内容,以道德意识引领为源头,明确青少年道德选择的价值取向,重点培养道德选择的能力,从而使他拥有不同的道德情境。”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孙京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也严重影响着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健康上网环境,隐患凸显。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十九岁以下网民达到1.7亿,占到全体网民数量的23.4%,不仅青少年网民数量激增,而且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也愈加提前,据对北京、浙江、广东、四川等8个省、直辖市的调研结果,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最集中年龄段已由15岁降至10岁,占比达到46.8%。如何营造一个绿色、清朗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尤为显得任重道远,也引发国人的长期关注和重视。
3月8日,在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指导,“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中青视讯·手机电视台、中国青年网以及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青年之声两会面对面·中国绿色网络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红梅、铁飞燕、秦丽云,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互联网行业代表、家长和青少年代表普遍认为,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加强青少年安全上网意识至为关键。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东管理处小喜村收费站副站长铁飞燕表示,“既然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认为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里面非常必要,我们的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敞开面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观。”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耿马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博物馆管理员秦丽云则深深意识到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父母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上网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督促培养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上网习惯。”
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联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李红梅看来,少年强则国强,教育责任重大,“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教育引导。”
从自身长期从事艺术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李红梅专门提到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判断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通过传统文化来引领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网络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意识到有可为,有可不为。”
“我对绿色网络的理解,是指清净安宁的上网环境。”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汪梦祺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仅涉及到网络环境的问题,还要满足解决自己的好奇心,让青少年内心拥有足够高的判断力和认知水平,能够做出正确选择,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家知名社交网络平台,腾讯从自身角度出发也在积极推进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依托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腾讯积极开拓“互联网+教育”的新途径。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总经理朱劲松表示,从2015年9月开始,致力于全民网络安全教育的腾讯安全课正式起航,迄今,已累计开课67场,覆盖人群3万余人。
2016年,腾讯安全课参与发起2016网络文明与安全创新传播大赛,旨在拓展创新思路,引导大众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引导大学生发现现有的网络诈骗等社会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朱劲松说,“腾讯安全课作为由国家网信办和团中央指导的‘阳光跟帖’行动的战略合作伙伴,面向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全国几十所高校提供网络安全系列课程,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胡发清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宜“疏”不宜“堵”,“首先是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健康上网、绿色上网。一方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不仅要纳入必修课程,贯穿到学校教育,使其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要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还要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家庭教育才是第一阵地。”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同样呼吁构建网络育人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网络素养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从公民素养的体系建设来做,要进入教育体制。”
对此,蒋广学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娃娃抓起,养成网络基本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和对网络取舍、辨别真伪的判断能力,才能把他们放到自由的网络环境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