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目击者讲述当时情况
当天的目击者曾说:“(运钞车)车当时经过刮了他一下,应该是蹭到他手臂了,在那走只能蹭到手臂,小伙子就过去准备拦车,但还没走到车头车就直接开走了。”然而目击者的剐蹭一说是否真的发生,在已公布的视频中,并没有得到证实。
11月4日,东莞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表示:10月27日,我市长安镇发生一起“运钞车押运员开枪打死一砸车男子”案件,我市公安机关迅速立案调查。连日来,我局组织专案组认真勘查,调取运钞车及死者生前途经路线的监控视频,走访目击群众等,并找到了运钞车后方行驶汽车的行车记录仪视频等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已对涉案押运员梁某某依法刑事拘留。查清事实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昨日央视记者再次致电东莞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案件侦破的具体进展目前仍不便透露。
法学专家:已达成的赔偿会对量刑有影响
就是在这种整个事件一些关键环节还呈现谜团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了赔偿,不少公众便关心,民事赔偿在刑事诉讼和判决之前发生,对整个的事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法学专家曲新久解释说,民事的处理通常对刑事处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犯罪严重的话影响就会轻一些,犯罪性质比较轻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就这个案子来讲,因为很大的可能是故意杀人的话影响就会小一点,如果未来的法庭能够相信说是过失致人死亡,那么这个赔偿180万影响就会大很多。”
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
肇事者是押运员,但赔偿的主体是其所在的公司,那一旦进入到诉讼程序会对押运员的量刑有影响吗?
对此曲新久解释,如果未来法庭认定押运员有罪的话,该赔偿还是多少会有影响,“法官会考虑本案已做了赔偿,在量刑的时候他会考虑一个从轻的处罚。”
被问如果家属收到赔偿后不想再继续走接下来的法律程序是否可以,曲新久解释说:“民事的和刑事的是不同性质的,如果犯罪非常轻可定罪可不定罪,那这时候民事当事人的意愿是比较重要的,而像故意杀人罪这样的重罪,那应该民事的归民事,刑事的归刑事,这样的刑事要通过公诉解决,因为它涉及到公共利益,涉及到对公民生命权利的保护,被害人及家属的意愿并不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