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是否同样接受到指示“整改”,豆瓣方面则表示“不方便说”,关于豆瓣评分的一切解释,可以参考去年发布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一篇看似普通的文章,全盘否定了电影评分体系和影评人的存在价值,撇开政治正确不谈,我们可以先来聊聊这篇文章观点的逻辑性:
观点1:豆瓣不公正?
多位营销成员表示,刷分成本高到可怕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某媒体的文章通篇谈论的“不公正”,其实是指给大片打差评,说白了就是中国电影人及其作品很珍贵,骂不得。影评社区和网票平台上的评分,虽然存在一定的人为刷票嫌疑,但绝大多数都是吃瓜观众投出来的,情绪化打分并不值得提倡,但作为消费者,看过电影觉得不好看给差评也无可厚非。
由于平台评分基数往往都在十几万以上,刷高分和低分的行为属于少数,对最终的评分统计结果影响甚微。也有网友认为,“新片一向是刷分挺严重的,所以新片出来的分数没有什么参考意义,等几个月再去看分数就比较靠谱了。”
01 能刷多少分:从2分到零点零几分
或许有人组队在刷《摆渡人》的一星,但同样也有来刷好评的。小娱就接到淘宝商家爆料称,《摆渡人》上映前后都有不少家找上来求刷豆瓣“想看”和高分的,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淘宝卖家为了显示自己实力的自夸之语。
“20块刷一条”,但用真实账户ID刷分往往只能刷几百条,对于上万条的评论影响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