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豆瓣猫眼造假的,我们采访了多位刷分专家,看看是谁想“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吴立湘 曹乐溪
“豆瓣电影评分,让我如何再相信你?”“猫眼专业影评人凭什么‘一句顶一万句’?”
近日,《摆渡人》、《长城》等贺岁档大片纷纷身陷口碑争议,某些媒体(小娱先辟个谣,这个媒体真心不是《人民日报》,这只是《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了该篇报道而已)等站出来发声,直接点名豆瓣“信用遭质疑”,猫眼专业影评人打分脱离群众,而“亵渎电影”等大V公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总而言之,以上被点名者均被扣上“严重破坏中国电影生态环境”的大帽子。
尤其有一段,直指豆瓣造假:“《摆渡人》在一天之内豆瓣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且零点场以后,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评分,疑似惨遭水军恶意攻击。
对于一个评分网站来说,有案例有推演有截图,已然是一场宣判。问题是,豆瓣真的有被形容的这么容易刷分吗?
为此,娱乐资本论专门采访了中国最早做豆瓣口碑维护的人、淘宝刷分卖家、曾在猫眼上刷过分等多位电影营销人员。力图揭开刷分产业链的事实真相。
事实是什么?
豆瓣一个有效评分成本近百元,猫眼一个有效评分起码2、30元,因为太贵,“这个产业链早就萎缩了。”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天小娱发现,猫眼电影APP上的专业评分已全部被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