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青网评:传销毒瘤不去悲剧还会再演

发稿时间:2017-08-06 08:59:03 来源:中国青年网

  对于李文星的非正常死亡,需要有人来承担法律的严惩,这是公众一致的声音。在众声鼎沸背后,需要知晓的是,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惩处,需要在法理上的证据,以及抽丝剥茧的论证。这需要时间。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李文星之死是否与传销组织存有直接的关系,传销这个毒瘤谋财害命、荼毒百姓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它近年对大学生群体的戕害,更是呈现上升趋势。

  单从2017年大学生身陷传销陷阱的新闻报道,就不胜枚举:“大学生苏州失踪20余天 在传销组织衣柜中找到”“又有大学生会网友被困传销”“大学生陷传销 民警破‘暗语’救人”……从新闻标题所透露出的信息,分明就是大学生群体频频被传销组织围猎的众生相。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实地探访传销组织“蝶贝蕾”的生活遗迹,就有村民反映“这些人都是年轻人,没有年龄大的。”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了另一起早于李文星的传销悲剧——22岁的小军刚从某重点大学毕业,被一名女网友骗到合肥拘禁在一传销组织内,结果被殴打致死,而施加毒手的凶手们,却同样是一群年轻的90后。

  年轻人成为传销组织的“受害者”,甚至是“加害者”,这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现象。客观来看,这是有时代语境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了传销化整为零,继而从线下走到线上的空间。熟稔互联网生态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守株待兔的传销者盯上,在“轻松月收入过万”“国家暗中扶持”“消费多少返多少”等花言巧语中被洗脑,轻易地对陌生人交出信任,等身陷魔窟之后,才发现为时已晚。而找工作的毕业季、寒暑假的社会体验期,都是传销组织最为活跃的阶段。

  接受高等教育是当代青年之普遍现象,但课堂知识不等于社会练达。很多年轻人认为传销组织都是“小儿科的把戏”,自己不可能、也不会轻易地被他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正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反而加大了传销者钓鱼成功的几率。作为社会毒瘤,传销具有强烈的病毒自我繁殖功能,对青年戕害不浅,必须彻查、根除、严惩。但现实情况是,传销组织“百足之虫却又是不死不僵”。一时的专项整治打击,宛如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手术,很难把这个毒瘤割除,反而是让它快速地转移到其他地域,祸害其他人群。

  传销毒瘤不去,李文星式的悲剧还会再演。打击传销,最需要改变的是“抓大放小”老旧模式——主要打击传销组织的头目,且判刑不重,这种隔靴搔痒式的惩处,很难把传销打到痛处。更何况,在传销现场被抓获又被释放的“受害人”,很多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复杂情感催化下,早就成了欺骗亲友、为虎作伥的“加害者”。他们本来也要面临着法律的严惩,但往往因为其处于传销组织的金字塔底,是法不责众的“小”被无视了。但对“小”毒瘤不干预、不作为,他日重操旧业,重出江湖,很可能就成为大病灶。这正是毒瘤自我繁殖的可怕之处。对于这个传销毒瘤的变异,需要整个社会予以法律层面的高度重视。

  打击传销除了要有法律的加持外,社会也要构建防火墙功能。从无数案例可以看出,包括天津静海等多个传销重灾区,周围社区保安、建筑工人、超市老板等多个身份人群,对于活跃在当地传销者,那都是门清。但他们大多数时候失声,原因就是“关我何事?”有媒体报道传销组织被捣毁后,方圆数公里内馒头和泡面的销量骤减,可见依附在传销者身上的经济效益论也不是没有。但要认清的是,传销是对社会体系的侵蚀,它所带来的破坏力,不单单在本领域体现。而社会体系事关所有人的利益,没人能置身事外。今天对传销“井水不犯河水”,他日你的子女就很可能被其他的电信诈骗、网贷陷阱所害。这种犯罪的传导链条,已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杜绝李文星式的悲剧重演,整个社会就需要有把犯罪现象溺在“汪洋大海”的主动性,这点,还得向朝阳群众学习。(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杨青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