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贵州遵义做靓城市基层党组织精准服务文章

发稿时间:2017-06-14 18:05:00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给居民稳稳的幸福

  早上7点半,仁和苑社区。楼下的空地上,81岁的赵克均老人准时开始了晨练。

  在五楼,遵义市财政局局长曾润云习惯性地向窗外看去。全市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两年多来,联系照料同住一栋楼的赵克均老人,成了曾润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看到老人出现,我就放心了。”

  小细节折射着这座城市的“温度”。近些年来,遵义市坚持“群众所需、组织所有”,引导城市基层党组织下“绣花”功夫,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汇聚起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促进这个西部内陆中等城市加速崛起。

  门前有格、格中有人、人能管事

  杨春梅常常想起那个叫海洋的男孩。

  她是红花岗区河北井社区的社工、第十网格的网格员。河北井社区,因长征时期红军路过当地为百姓挖井取水而得名。该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火车站,外来人口多、商户多、流动人员多,管理服务难度可想而知。为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社区要求网格员每周至少有3天到网格走访。

  3年前的一天,杨春梅和同事像往常一样,走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在火车站附近的一间破旧房子里,衣着脏兮兮的小海洋进入了视线——父母离异了,都在外打工,他和年迈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七岁了,还没有读书。

  杨春梅立马把情况反映到社区,一系列救助活动随即展开:考虑到小海洋直接上小学有抵触情绪,社区党支部协调辖区的娃娃谷幼儿园接纳了小海洋,免去了全部费用。一年后,在街道党工委的协调下,小海洋进入了长征街道凉水小学。

  精准服务,首在精准感知。

  近年来,遵义市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200—300户居民,网格中建有支部,党员和社区干部等服务力量全部下沉到网格,建立起网格、社区、街道、城区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了服务群众上下一股绳。

  “曾几何时,社区干部不敢敲群众的门,因为群众说的事,社区干部办不了。”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刚平说。而今,有了这个上下联通的体系,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绣工”,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发现问题。同时,依托强大的组织资源,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痛点“行针”,有助于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与河北井社区毗邻的黄泥坡社区,系前几年由村改居而来,社区建立之初,环境脏、治安乱。网格员收集了大量意见,社区党支部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上级党组织。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协调下,社区实施了路灯亮化、环境绿化等工程,并加强了治安管理,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去年8月,我的孩子还没找到上学去处,社区主动帮我联系到了小学,可帮了我的大忙。”从湖北孝感到黄泥坡社区经商的田晓静,对社区干部赞不绝口。

  打好“合力牌”

  唱好“大合唱”

  家住汇川区仁和苑社区的王女士,很庆幸遇到了“贵人”——

  去年,她患上了严重产后抑郁症,差一点出事。有一天,她做饭时,把家里的一大堆各种药统统倒进去,直到一家老小动筷的刹那,她才回过神倒掉了饭,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有些医学知识的王女士意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但却羞于向家人启齿。在遇到遵义市政府办人教科副科长熊健后,情况终于得到改变。自从“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以来,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熊健利用所长,到仁和苑社区为居民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经过交谈,王女士确认得了抑郁症。在熊健多次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下,王女士成功走出了阴影。

  “原来的社区工作,也就是家庭纠纷聊一聊、楼道卫生说一说,内容相对单一。”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游海燕说,“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需求越来越五花八门,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使党的阳光雨露洒满每个角落。”

  多元需求,用党组织领导下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来满足。遵义市在做优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坚持改进片区党组织设置方式,以区域化党建推动辖区内各类组织统筹资源、协调联动,为居民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以仁和苑社区为例,驻区单位有市政府、检察院、交通局等,社区党支部将这些大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党组织委员、“名誉书记”,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根据群众需求制定服务项目、严格考评、精准落地。

  “辖区内18家单位的党员集体到社区报到,社区确定了11类志愿服务岗位,让党员认领。同时,开展了‘名城先锋’和‘五面党旗红’服务活动,根据居民需要,不定期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文明劝导、困难慰问、义务演出等志愿服务。现在,感觉服务的‘手臂’多了好几条。”仁和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英说。

  这种服务也是双向的。仁和苑社区在全市首创了社区老年大学,吸引了400多名居民参加。“我们没有经费,全靠驻区单位支持,不仅赞助服装,还把会议室借给我们作教室。”老年大学负责人夏一军说。驻区单位遇有占道经营、停车困难时,社区党组织第一时间到街面进行协调,为驻区单位营造了良好环境。

  数据跑腿

  一“网”情深

  “又来活了,是安装管子的。通过这个APP,我每月多收入一千多块钱。”5月24日,记者见到播州区播南街道白龙社区居民文天权时,他刚刚喜不自禁地挂掉手机。

  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遵义也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大量的城郊村民变为市民。白龙社区就是这样一个村改社区,人口有2.8万人,零散就业民工众多。

  有装修经验的文天权在广东打过工,三年前为照顾家人回到家乡。每天找活干,让他苦不堪言。“社区有3个自发形成的露天劳务点,夏天日晒雨淋,冬天冻成冰棍,有时一待就是半天,一瓶水都不舍得买。”

  “现在,苦恼没了!”今年2月,按照全市建设智慧社区的要求,白龙社区党总支开发了智慧党建APP。通过这个小小的程序,党员群众不仅可以开网上支部大会,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获取便民服务信息、反映社区存在的问题。

  文天权“接单”,是便民信息功能在起作用。社区对打工的居民,根据工种、特长等分门别类登记在系统里。用工单位浏览信息,一键可拨务工者的电话。该智慧平台开通以来,公开党务居务内容43项、办事指南14项、便民服务9类,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8条,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

  身边有“云”,一“网”情深。目前,像白龙社区一样,遵义市依托互联网、手机等载体,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党务、居民管理、社区服务等“上网”,构建起以党建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终端交互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了服务群众“一网通”“一线通”。

  服务水平有多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就有多大。今天的遵义,通过开展精准服务,正点燃一片红色激情,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新长征”的步伐愈加豪迈。(孙忠法)

遵义市红花岗区河北井社区组织为居民提供白内障免费检查。

遵义市汇川区仁和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新生儿家庭。

责任编辑:张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