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伊朗留学生曼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 钟爱二胡和火锅

发稿时间:2017-05-13 16:0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群

  编者按:绵长的丝路,诉说着古老先人的智慧、包容与开放,叙述着沿途的风霜与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与现代的交融,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条神奇的路上,青春的印记如此鲜明,时代的号角时刻长鸣,期待与希望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①

  伊朗留学生曼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 钟爱二胡和火锅

  2016年,曼娜去内蒙古游玩时拍下的照片。本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张群)“在中国时想伊朗,回伊朗时想中国。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伊朗留学生曼娜说,中国给她带来了很多机会,也使她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于她而言,中国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曼娜来自伊朗首都德黑兰,来中国已经8年,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8年来,曼娜从一个不自信的汉语初学者,成长为今日比较文学博士,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同时也见证了中伊双方友谊的不断加深。

  只身一人来中国 钟爱二胡和火锅

  “汉语跟其他语言很不一样,没有字母,语法不同,有声调,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学习汉语。”曼娜说,汉语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她,不断深入探索。

  8年前,来中国留学前夕,曼娜的小提琴老师送给她一把小提琴,这把琴陪伴了她在中国的日日夜夜,现在,她会用小提琴拉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本人供图

  曼娜是一个对语言具有极高兴趣和天赋的女孩,在学习汉语之前,就已经对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法语、英文等语言进行了相关学习,进入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后,她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当被问到为何会选择学习中文时,曼娜笑笑说:“因为缘分。”

  2009年,中国驻伊朗大使馆选拔伊朗优秀人才到中国留学,成绩优异者还可获得全额奖学金,这个消息让曼娜眼前一亮,对中国无比期待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值得高兴的是,曼娜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顺利收到北京语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到中国上学,当时一个人,坐了七个多小时飞机。”曼娜告诉记者,因为在伊朗媒体上很少看到关于中国的信息,当她真正踏在中国的土地上时,才发现中国远比她想象中发达。曼娜在中国只有一个在伊朗时认识的中国留学生朋友,在把曼娜安顿好后,这位朋友便远去美国。

  “我的汉语学习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口语表达不出来,刚到中国时非常不自信。”当时,已有两年汉语学习经历的曼娜来中国后,心里落差很大。

  不过,她对中国的很多事情都非常感兴趣,汉字、书法、中国历史、中国画、茶艺、京剧、剪纸……所有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是那么新奇,“有一天我听到一个非常美妙的声音,后来才知道那个声音来自二胡。”曼娜欣喜地告诉记者,她还会用二胡拉奏伊朗歌曲。

  曼娜十分喜欢中国菜,尤其是对火锅、烤鱼和饺子情有独钟。很快,她便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

  第一次过春节很兴奋 朋友就是亲人

  曼娜是个乐观开朗而又独立自强的女孩。自从来到中国学习后,她没有主动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既然从家里出来了,就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

  留学期间,每年三万多的学习费用对曼娜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她勤奋努力学习,争取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和北京市政府奖学金。

  在中国期间,曼娜还曾做过实习老师,教波斯语,她十分喜欢那些单纯的学生,“每当学生们学会一个新词,我都会觉得很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曼娜喜欢旅游,8年来,她去过上海、苏州、杭州、青岛、内蒙古、成都等中国十几个省市,每到一处,领会到不同的文化和美景,都会让她兴奋不已。

  曼娜还喜欢结交朋友,中国、美国、俄罗斯、埃及、墨西哥……她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今年我在成都跟好朋友一起过了春节,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很热闹、很温暖,我很喜欢。”曼娜说。

  “我在中国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这是最美丽的事情。”曼娜开心地说着,但继而眼神里又略过一丝落寞,叹一口气说:“这也是最难过的事情,他们后来都慢慢地离开了中国。”

  独在异乡,曼娜永远不会忘记朋友们带给她的温暖与感动。2015年,曼娜得了阑尾炎,医生建议她手术治疗或者服用药物缓解疼痛,正在准备硕士毕业答辩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没想到半年后,阑尾复发,而这一次更严重。

  男朋友、伊朗大哥、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好朋友为她忙前忙后操劳手术事宜,远在美国的中国朋友也尽心尽力帮她联系北京的医生,甚至还有朋友给她“塞钱”……“生病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多朋友。”对于朋友们的关心,曼娜十分感动。

  一次生病,让曼娜深刻地体会到了朋友的温暖。在中国,朋友就是她的亲人。

  2015年,曼娜获得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本人供图

  “一带一路”拉近中伊距离 希望有更多文化交流

  “在伊朗学汉语跟在中国学汉语很不一样,因为没有汉语环境,不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曼娜告诉记者,2007年,在伊朗开设中文系的学校只有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学习中文的学生很少,跟她同级的中文系学生只有13人。而到伊朗的中国人也不多,会讲中文的人很少,学校里教中文的老师只有两个,一个中国人,一个伊朗人。

  不过,随着中伊两国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后来,伊朗几所高校相继开设了中文系,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开始学习汉语。

  “‘一带一路’刚提出时,我就看到了很多相关报道,当时很是惊喜。”曼娜对中国历史十分感兴趣,对丝绸之路也相当了解,“‘一带一路’发端于丝绸之路,如果你是伊朗人应该会感兴趣,古代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小商品传入伊朗,而中国新疆地区的音乐和诗歌也可以找到伊朗的影子,两国有着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而现在,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的提出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曼娜说,从中国到伊朗之前没有火车,但是现在开通了,“虽然目前运输的只是货品,但是我相信今后两国在各方面的距离都会拉近。”

  去年,曼娜读了《丝绸之路新史》这本书,对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等商品贸易,而且有人的思想意识、宗教文化等的文化交流传播有了深入了解。“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伊朗史诗《列王纪》的汉语翻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新疆地区的史诗受到过《列王纪》的影响,伊朗文学对中国文学有影响,这可能是以前很多人所不了解的。”

  “我希望‘一带一路’能促进伊朗和中国在经济贸易往来的基础上,能在文化上也有更多交流和沟通。”曼娜说,希望“一带一路”能带动更多中国文学、中国专家学者走进伊朗,更多伊朗文学走进中国,从而推动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王书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