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暨国家智库高端专家对话综述
编者按: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交往、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当今世界赋予中国的历史与时代使命,更是中国智库研究的重点所在。近日,“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暨国家智库高端专家对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围绕“一带一路”与学术价值、“一带一路”与安全博弈、“一带一路”与区域协同等三大主要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全面、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本次会议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发布了三份智库产品,体现了智库对于“一带一路”的积极助力与实践参与。本次会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联合中华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正道智库主办,《国家智库》编辑部、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合办,中国青年网、公学网协办,《人民政协报》宣传策划部支持。
一、“一带一路”整体形势研判与学术价值思考
围绕“一带一路”的整体形势研判,与会专家提出了内容丰富的翔实的阐释与分析,对于三年来“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所面临的问题给予说明,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应对意见。
国务院资深参事、《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主编任玉岭提出,“一带一路”的积极推进,不但为我国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扩大开发的契机与平台,也为中国与世界关系持续发展进而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提供了现实性的实践。三年来中国智库包括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以下简称“发改院”)在内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实践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建言,提供了支持,做出了贡献。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成员,并在发挥着更加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构建世界关系的重要纽带。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就智库的发展对三年来“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果作出了评价。(1)参与的伙伴越来越多,目前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或者已经参加了合作圈,数十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联合国亚太经合会与中方也签署了合作文件。(2)中国的金融支持已经到位了。中国倡议成立的法定股本一千亿美元资本的亚投行已经投入运作,丝路基金也已经进入了运作阶段,一批双边和多边的大项目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关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3)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这表明“一带一路”已经进入了很好的网络互动阶段。(4)产能合作已经得到了全面推进,中国同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在各国落地、生根。
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我国总体对外战略和实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和亚洲共同主导的全新的全球化格局,这也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由旁观者和追随者,向参与者和引领者转变。我们应明确以下内容: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新举措,是检验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实践。第二,“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国家合作和人民友好。第三,“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宗旨,创新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表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具有远大战略抱负的倡议,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内容全面具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最具有抱负的面向全球地缘政治布局的一个对外战略,是随着中国崛起的路径,创新中国与世界互动互通的方式。他对“一带一路”的进程提出几个方面的意见:第一,顶层设计要完整完善;第二,要为“一带一路”提供措施;第三,一百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响应这个倡议;第四,重大的项目有力地推进。
围绕“一带一路”与学术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体现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于“一带一路”研究虚化与泛化的积极应对。
表现之一在于人文交流对于“一带一路”的具体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提出,“一带一路”所有的设施和贸易包括政策要建立在民心基础之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根基性、长久性的工作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是我们国家外交的三大方略之一。我们现在有六个人文交流机制,这些交流其实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现在看整个人文交流机制涵盖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都是我们比较薄弱的。媒介软力量以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为支撑,媒介软力量本身是由话语权、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价值引导力、文化传播力、技术研发力、人才供给力等多个方面构成的力量体系,传媒软力量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我国近二十年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媒介数字化融合转型的经历和经验来看,顶层设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层面。
表现之二在于经贸合作的学术研究。商务部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三年多来,域内域外国家纷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地方政府热情高涨,企业积极行动。作为一项立足当代、面向未来、造福各方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推动广大沿线国家完善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潜能、寻找可持续增长路径。在“共商、共建、共享”三项原则的指导下,各方共同探讨战略对接、项目推进和协同发展模式。中国智库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推动适应实际环境发展变化、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相关学术理论研究。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经贸活动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中观的经贸合作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宏观的国际治理层面。
表现之三在于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整体规划的相关研究。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宁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大战略,十八大以后党中央谋划“十三五”时期和更长远的战略考虑,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构想。“一带一路”是共享性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范畴,具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和开放性世界经济的特质,它所搭建的平台是充满生机的,是真正没有任何附加政治条件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所以有无限的感召力。三年来从初期的六十多个国家,现在已经达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这几年实践效果分析,“一带一路”不仅能有利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而且能借经济合作之机大大增进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引导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引领世界共享和谐。“一带一路”具有巨大的海绵性,吸附的国家百十多个,在国家政策和层面上要保持加强政策的沟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保障。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建议,第一,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因为企业就是我们实施“一带一路”的主体。第二,“一带一路”是资本、产品、文化的交流。第三,要保护企业利益。现在由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特别中国人富了很多人眼红,就制造麻烦,甚至造成一些损害,所以要加强对中国企业的保护。第四,要深化文化的研究,严格来说,世界各国的文化,包括各种宗教文化,根上有很多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把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相通的地方找出来,便于我们和他们的交流。第五,提升政策的效率,因为我们的政策是要引导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给它相应的政策,包括进出口、资本的进出、人民币的兑换等等,就要提高我们政策的效率。第六,把旅游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旅游是双向的,不涉及到太多的投入和资源,特别是“一带一路”沿路的国家,我们很多中国人周边都去了,但通过“一带一路”延伸出去,把他们的人引进来,旅游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第七,提升智库的作用,包括企业、地方、有关方面,要进行“一带一路”推广,我们智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市社科联秘书长张再生认为,对于“一带一路”三年走过来,概括为四冷四热。第一,整个“一带一路”是上面非常热,下面其实还是比较冷的,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感兴趣,包括国内,对此要理性看待。第二点是外冷内热,国内炒的很热乎,但其他国家是不是真正像我们这么认可?不是。第三点文化冷、商贸热,我们很少进行文化的交流、人员的交流,基本上都是商业贸易。第四点是真诚的合作、交往是冷的,但抢资金、抢项目、抢优惠是比较热的,包括国内的各个地方都从这个来的,这是第一点我们对现状的判断。
表现之四在于结合“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平台加以诠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提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提及它应该作为“一带一路”的延长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时候,以“16+1”的合作有可能在某些方面给我们今后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某些经验。首先,“16+1”可能是继上合组织之后,中国提出以多边化框架为基础进行新的国际经贸合作所做出的新努力;其次,制度化。中国外交部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成立了秘书处,同时还要求16国派一名驻华代表作为联络员,而且上半年、下半年各开一次联络会,为年底的峰会做研讨;最后,通过“16+1”的合作,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关系、国家关系、经贸关系在前所未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政治关系有所改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