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人大附中:做自己的传播者 在光与影的世界发出青年的声音

发稿时间:2017-03-30 10: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朱梦琪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朱梦琪)“随着技术的发展,影像音像等元素可以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融合,影视艺术将更深度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可能是剧情的推动者。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希望下一次光影革命的推动者是中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三位高中生代表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人们意识到,当代青少年已不仅是影视行业的新生力量,更代表着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未来。 

  人大附中老师与学生代表受邀参加“耀动青春 青年之声”全国青少年微视频大赛启动仪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铁 摄 

  在人大附中第11届电影节上,共有21部长片、7部短片参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影片展映中,累积观看量近万人次,放映百余场。“运用电影,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表达,作为自己的传播者,去影响力所能及范围内更多的人。”此时,他们已迫不及待站上更耀眼的舞台,而“耀动青春 青年之声”全国青少年微视频大赛的启动,正为每个渴望表达的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开放的展示平台。 

  用一部影像,培养善于发现的眼和珍惜美好的心 

  电影节,这个原本属于专业领域的视觉盛典,如今,正悄然走入全国多所高校和中小学。 

  “如今,电影节已经成为人大附中最盛大的校园活动。学生们多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摄制组,基本上每个班都会有一部作品参与展映。学生作品在北京市乃至国际青年电影展中屡获殊荣。”据人大附中信息技术、微视频创作辅导教师彭惠群介绍,人大附中学生电影节创办于2004年,是北京市最早开办的中学生电影节之一,至今已举办了11届,用视频的方式展现青少年的青春世界和想法,早已成为多年来人大附中学生们的传统。在十几年的岁月中,学生电影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大附中校园电视台台长博钰告诉记者,电影节闭幕式上盛大的红毯仪式、绚丽的颁奖典礼都成为每一届人大附中学生们心中珍贵的青春记忆。 

  在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理事刘明非看来,影视创作已经成为青少年十分热衷的表现形式。“影视创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所见即所得,拍摄出来的影像具有即时性和存储性,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外化,而且可以随时向他人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理事刘明非受邀参加“耀动青春 青年之声”全国青少年微视频大赛启动仪式,并接受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媒介素养被视为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刘明非认为,影视创作是培养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有力抓手。“媒介素养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和一颗珍惜美好的心。影视创作能培养孩子们学会观察事物背后更深刻的意义,通过他们内心的一种化学反应,用镜头表达出来,有时候影像的震撼力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也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美丽的心灵是侵染出来的,是陶醉出来的。”刘明非认为,影视教育并非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将正能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沁入到学生的内心。“由此内化而产生出创作的欲望,这样拍摄出来的作品才是真诚和真实的,才更能打动人。” 

责任编辑:杨晓霖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