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直击东北经济】企业家、经济专家现身说法:创新这样改变东北

发稿时间:2017-01-13 07:3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吴阳

  管理创新 释放新动力

  采访团走进吉林化工

  面对管理机制过时、权责不清、效率低下。吉林化工构建了“四会”闭环工作机制,坚持通过“计划平衡会”定目标,统筹平衡各专业预算、月份综合计划,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动态管理。

  开好“经济运行会”落责任,强化生产经营过程监控,准确评价经济运行状况,促进各专业协调配合,生产经营形成有机整体。

  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找差距,盯住现金流和成本费用,建立“三级”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开展“指标、差距、专题”三个分析,定期“回头看”。三年来,吉林化工开展62项专题分析及“回头看”,发现管理问题100余项,节约成本费用5亿元。

  开好“业绩考核会”硬兑现,构建以“效益奖、增效奖、安全奖”为核心,以“专项奖、兑现奖、总经理嘉奖”为重点的“3+3”奖励分配体系,实行“三倾斜一接轨”,实施差异化管控,根据业绩贡献,拉大分配差距,实现了“三个不一样”,促进了二、三线员工向一线流动,具备转岗条件的300余名停产装置等富余人员走上了生产操作岗位。

  “2016年我们交出了很满意、很优秀的答卷”,吉林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邱克表示,企业改革,管理创新仍在继续。

  深化改革 理念创新

  谈到创新,经济专家、上海市统计学会副会长陈新光认为,在科技、管理之外,对东北最重要的就是理念创新,克服惰性,深化改革。

  1月12日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陈新光谈到,“最重要的我认为,注重创新要从两个点发力。一个是从体制机制上,第二个就是创造一个国企的改革,这个改革要改变“三重”的结构,一个是国企的比重大,第二个是国企当中的化工和重工业包括像汽车工业,第三个是一味的靠投资拉动为主的,这要改变他。其次就是,这两个做好了以后,就创造了一个民营经济在东北能够扎根能够发展能够做大,这样‘鲶鱼效应’就促使整个东北能够振兴和发展起来”。

  对于吉林而言当“创新”成为人们共识,将在经济发展中爆发出巨大活力。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邹畅
返回首页>>Loading...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