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王坚以“互联网、数据资源与计算革命”为题,对互联网、数据、计算等常见概念进行了深度解读。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正穹)今年互联网诞生的第49年,也是中国接入互联网的第22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互联网已深深改变人类生活工作的模式,这一点在中国尤为显著。
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浙江乌镇召开。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技术驱动不断提速的背景下,“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峰会主题,更突显了世界对如何利用新技术造福人类的思考。
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在乌镇峰会召开前夕,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如今的互联网,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趋势,互联网已经变成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发展的基础设施。
在11月15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上,王坚以“互联网、数据资源与计算革命”为题,对互联网、数据、计算等常见概念进行了深度解读。
“我的第一个电子邮箱账号是在位于北京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通的。当时我人在杭州,如何才能收到一封邮件?因为我的账号开在北京高能所,所以先要在电信公司开长途电话功能。那时候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是严格区分的,要额外交一笔钱才能开通长途功能。之后需要用长途电话线拨号到北京高能所,才能连上互联网,收到邮件。”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接收一封电子邮件曲折、昂贵的过程,王坚表示,如今人们使用互联网,已不再考虑其使用成本,这是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重要表现,而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其渗透性也远远超出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基础设施。
此前,王坚曾在自己的新书《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中提出,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使得以往沉淀下来的数据成为生产资料,这些规模庞大的数据则促使计算必须突破原来的“不在线”的状态,进一步成为公共服务。
“未来,一个国家的能力、经济发展情况将有可能通过数据计算量多少和消耗计算能力多少来体现。”王坚表示,计算会利用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让作为生产资料的数据产生价值,而这种新经济形态就是“计算经济”,将互联网、数据、计算三者加在一起,计算经济的时代就会到来。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