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杨月) 11月10日至11日,以“建设命运共同体:合作、创新与展望”为主题的“2016上海全球智库论坛”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印度、新加坡、摩洛哥、孟加拉国等国家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新华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央编译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光明日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福卡智库、环境保护部、盘古智库、察哈尔学会、深圳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瞭望智库、澎湃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亚洲开发银行、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等40家国内外知名智库的负责人和决策咨询研究专家近百人汇聚一堂,共论全球治理新格局下的智库使命。
“上海全球智库论坛”由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组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举办,目前已成为推进和引领智库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学术品牌和传播平台。今年已是第二届。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于今应邀出席“2016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并在论坛上进行了演讲。 会后,围绕构建完备成熟的中国特色智库人才体系的话题,记者对于今进行了专访。
“2016上海全球智库论坛”现场。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请您评价一下近年来我国智库的总体发展情况。
于今: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很快,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建设,无论是在决策咨询、社会影响力还是国际交往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
中国青年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呢?
于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智库人才缺乏所致。相对于官方智库,社会智库人才缺乏问题更加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备成熟的中国特色智库人才体系。中国智库发展最终要靠智库人才来实现,而当前社会智库人才建设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政策素养和学术素养脱钩。新型智库的宗旨是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政策研究咨询是重要的主攻方向,要打造国家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就要求智库人才熟悉政府日常运作和政策制定,具备较高的政策研究素养。同时,新型智库作为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机构,要求智库人才能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策研究素养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才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与措施的可实施性,才是一个合格的智库人才。以此标准来看,社会智库人才学科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多学科交叉研究力度不够,并且很多研究机构的人才缺乏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对政府的运作不十分清楚,不懂国情民意、政党、政治、政府、政策的智库人才,提出的政策咨询一定是没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这也是我一直倡议智库专家要“五懂”的原因。
二、开放意识和保密意识缺乏。当前公共政策涉及的利益群体日趋复杂多元,智库是提供政策咨询意见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所要提供的知识产品往往超出个体的研究范围,这就要求智库人才要互通交流,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
一方面,智库人才要通过参加听证会、座谈会、接受访谈、撰写文章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互动。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智库人才国际化程度很低,国际视野不足,缺乏在国际交流中直接对话的能力,难以及时准确地传播中国声音,难以参与全球性议题的合作研究。其实,越是开放式的讨论,越是能够刺激大家产生新主意、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案、新对策,但当前我国智库人才的开放意识明显不足。
在开放的过程中,智库人才还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智库是为决策服务的机构,智库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贯彻决策和影响国家决策的能力。智库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研究能力,而且还需要较强的政治素质,尤其是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智库研究人员被境外国家或者利益集团所收买,变成了为其他人收集情报、为别人服务的研究人才,立场错了,所有的素质和成果都是白搭;路线错了,所有的咨询报告都是灾难。智库人才要严守国家机密,为国家战略服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