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在京召开

发稿时间:2016-11-08 08:0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秦亮

  参加“拓展中国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中外教育双向交流”国际分论坛的外国教育学者在讨论。

  论坛专家普遍表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举措。论坛上,朱永新特别指出,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未来社会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提供机构的垄断地位将受到挑战,社会力量作为教育载体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教师成为自由职业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强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既关注理论又反映民意,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至关重要,尤其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加以推动。彭凯平提出,积极教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要特别重视社会关系教育,强调社会接触的重要性。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学校、家长可以综合利用校外教育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责任,增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同时增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能力。

  大会主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心理系主任、中国“积极教育”发起人彭凯平发言。

  近年来,随着校外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兴资助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特色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教育产业创新在新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以世纪明德为代表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以“为3-18岁青少年提供社会能力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使命,成功为国内外近万所中小学师生提供了研学旅行和夏冬令营服务,同时联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主体积极发起“研学旅行在中国”活动,有效促进了核心素养在中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培育。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一步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参会人员认真聆听嘉宾发言。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董容语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