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络媒体走转改】网媒队伍再出征 踏上红色伟大转折路——“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站活动综述

发稿时间:2016-09-18 19:35:45 来源: 中国网信网 中国青年网

   贵州是红色革命的圣地,80多年前,这里见证了决定长征成败和红军队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时隔80余年,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于9月5日在贵州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6名记者组成了一支新长征路上的生力军,对当年红军途经的黎平、瓮安、遵义、娄山关、仁怀等革命老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采访,他们用敏锐的目光、细腻的笔触,挖掘展现这片西南宝地上红色血脉孕育出的动人篇章。

   活动开展以来,全网声势持续升温,截至9月9日17时,涉及该活动信息总量累计63457条,其中新闻量21018篇,微博40649条,微信670条,论坛1240条,APP213条,博客37条;新浪微博开设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筑梦长征路#等微话题,阅读量约4.7亿。

   历史的关键时刻,长征的伟大转折

   作为“筑梦长征路”上承上启下的第三站,贵州在红军长征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年,中央红军自江西于都出发,经由湖南转战至贵州境内时,人数已由8万6千人减少至3万多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系列重要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时光荏苒,8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团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集体观看了一部宣传片,片中再现了遵义会议现场紧张激烈的氛围,呈现了重要决议艰难产生的过程,动态展示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路线。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在场的记者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起立鼓掌。“太震撼了!”这是大家不约而同发出的慨叹。大学生记者李晓蕾在观影后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懂了遵义会议,真正了解了四渡赤水缘何被习近平总书记赞叹为‘用兵如神!’。”长征路上的伟大转折,革命史上的关键时刻,真切地在这里发生。

   记者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观看纪念遵义会议特别宣传片。(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在伟大转折的忠魂故里,锤炼一支队伍

   如今的贵州,经历了风雨飘摇,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多彩醉美之城。红色精神的传承,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醇香的白色茅台酒传颂着红军当年借酒疗伤的动人诗篇。曾经“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的贫瘠山地,如今已是茶色花香,青山绿水,县县通高速。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战役里,贵州已成为稳立在前线的桥头堡,打赢了一场场骄人胜仗。

俯瞰湄江镇金花村的七彩部落。(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初入肇兴侗寨时,记者感叹这里的秀美如画,而当地乡民则沉吟半晌,吐露一句:“曾经这里有多穷,外人根本无法想象。”记者们将这一瞬间的愕然铭记于心,转而将“百佳绣娘”丁明焕的灿烂笑脸,海归创业女孩罗嘉梅的自信骄傲,如实记录笔下,及时地传送至读者面前。

   在枫香镇的花茂村,记者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过的小卖部、农业大棚、红色之家。连绵阴雨天里,记者们始终不离村干部身边,左手录音笔,右手资料夹,迫切询问村镇如今的经济状况,关切乡民生活的困难不足。摄像大哥紧跟队伍一侧,用雨披将摄像器材包裹严实,全然不在意早已被雨水浸湿的薄衫。

记者在花茂村冒雨采访。(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只有了解了一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才能明白脚下所踏平坦之地的来之不易。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们,用双脚体会大地的变迁,用纸笔为脱贫攻坚战役注入“舆论扶贫”的强劲力量。一趟不平凡的红色之旅,没有一个角落被遗漏,没有一处细节被忽略,写下的,是撼动人心的正能量,铭记心间的,是基层人民的真实诉求。记者们看得越多,讨论得也就越深,越是被乡民托以感谢和厚望,心下越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从依靠旅游扶贫的肇兴侗寨到香满群山的湄潭茶园,从娄山关藤编一条街到大数据产业园区,过去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如今已变为脱贫致富的主阵地,记者们越发深明自身的角色和肩上的重任。长征永远在路上,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一则军令,到2020年实现全面奔小康的发展目标既已确定,接下来便要和当地人民一起脚踏实地,奋力苦干。

   “山上湿气大,地面湿滑,背重机枪的战士请注意安全!”行进至娄山关战斗遗址时,记者队伍群中传出这样一句叮嘱,大家会心一笑,继续赶路。是啊,海归百川,再越雄关,眼前这支沿狭窄湿滑的山路拾阶而上的年轻队伍,争相挤在解说员身边采访录音,甚至不惧危险蹲在石阶两旁的泥土地里,只为能用镜头捕捉最佳的报道画面。5天的时间,近2500公里的锤炼跋涉,已将这支队伍锻炼得意气风发,勇往直前。

记者队伍行进至娄山关战斗遗址。(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历史回响在耳边,长征永远在路上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在贵州展开之际,恰逢G20杭州峰会召开之时。历史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她的一脉相承。

   在80多年前中国革命还处在最低潮和最艰难的时期,毛泽东用一首《念奴娇?昆仑》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胸襟,“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遣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80余年后的今天,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了“中国方案”,“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恰如一首古今齐鸣的合奏曲,虽历经80多年的风雨沧桑砥砺,仍是一样的气势寰宇。

   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面前,网络媒体队伍回望了长征路上的关键时刻,越发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百年民族屈辱史,走向民族复兴的光荣伟大之路有多么艰难不易。在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把目光落在社会最需要关注的百姓身上,聚焦社会正义,弘扬正能量,是每一个网媒人应牢记的使命和职责。

   长征路上奔小康,这是先烈的祝托和希望,也是他们未竟的事业,未了的心愿。如同侗寨苗乡的糯米酒,始终留有余温,等待着当年远去的红军归来。网络媒体“走转改”,走的是一条寻根路,转的是一种精气神,改的是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担当和道义。

   一路走来,虽有疲惫和病痛,但记者队伍远比出发时更加神采奕奕,他们相约回到北京后,这支红色小分队要继续团结在一起,延续这项“长征事业”。或许,从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走上这条长征路开始,长征便永远在路上。(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网媒队伍再出征 踏上红色伟大转折路——“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站活动综述
责任编辑:周学磊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