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探访宣城灾民安置点:00后男孩是灾民也是志愿者

发稿时间:2016-07-09 09:2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周学磊 魏林甫 郭玉红

  中国青年网宣城79日电 (记者 周学磊 魏林甫 通讯员 郭玉红)78日,宣城天气放晴的第二天。抗洪前线的危急形势有所缓解,后方安置点仍有灾民不断转移入住。共青团宣城市委初期计划建立15个灾民安置点,截至当日下午,第六个安置点已筹备完成,并有100多位灾民转移至其中。 

  中国青年网记者探访了安置灾民最多的宣城市十二中,了解受转移群众生活状况及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 

  新晋妈妈在看护宝宝。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新晋”妈妈:希望宝宝健康成长 懂得感恩 

  在十二中安置点,有一位刚刚做完月子的年轻母亲——25岁的李红平。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屋里收拾爱心人士捐赠的婴儿用品。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没有受到屋外的嘈杂声影响,神态安详地熟睡。 

  看到陌生人进来,李红平显得有些局促。当记者表明身份,问她一些在安置点的生活情况时,她好像突然变了个人,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的物质很充足,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宝宝的尿不湿都很充足……她随手拿起上铺的婴儿纸尿裤,转身对记者说。随后打开床头的柜子,里面放着一大包婴儿纸尿裤:“他们捐赠的东西都用不完。我身上的衣服也是志愿者捐赠的,宝宝身上的衣服也是他们捐赠的。” 

  据李红平介绍,她和家人73号来到十二中安置点,因为家里水比较大,照顾小孩不方便。来到这里,志愿者队伍对她们母女特别照顾,给他们一家特意安排了较为宽敞的房间,还有安置点的医疗服务志愿者每天来给房间消毒,帮宝宝体检,每天多次前来询问母女两人的身体状况。“他们对我特别照顾,这个蚊帐只有我们一家有。食堂也很照顾,因为孩子要吃母乳,食堂每天单独给我做清水鸡蛋补充营养。” 

  在交谈中,李红平反复提到要感谢志愿者。她说,只有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才更能看到人间温暖。自己的宝宝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希望她未来能够健康成长,懂得感恩。

  小志愿者帮助老人拎水。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00后”志愿者:我是灾民 也是志愿者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位稚气未脱的男孩,穿着带志愿者标志的“红马甲”,穿梭在志愿者队伍当中。趁他休息的间隙,记者走上前询问。 

  向长河,2002年出生,今年刚上初二。洪灾淹没了他家的房子,他和奶奶一起被转移到安置点。当他看到一些大哥哥穿着“红马甲”去帮助奶奶提水时,就向志愿者队伍负责人申请加入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负责人的组织下,他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送饭和换水。这样的工作要从早上5点多,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多。 

  “可以歇,但是看到老人自己拎水会很累,就要帮他。他们都不让我拎,怕烫着我。今天就被烫了一次……”他伸出右手,露出手面上的一小块伤痕:“其实累的时候一桶水我拎不动,但是老人更拎不动。” 

  “我在这里算是灾民,但我也是个志愿者。”向长河对记者说。交谈时,记者注意到他身上的“红马甲”有共青团的标志,就问他“你是团员吗”,他点了点头。还没等问出下一个问题,他忽然走向一位拎着水桶的老人…… 

责任编辑:张鹏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