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在布拉格的密集会晤,启程华盛顿。下一站华盛顿,与奥巴马时代的美国重逢,才是真正的告别。
29日布拉格上空响起罕见的21响礼炮声。这种从未有过的隆重礼遇,旨在欢迎一位几十年前的故交今日重逢,中捷又走到了一起。
迈出这一步很容易,但能以合适的身份聚首却让人等了很久。
过去大约70年时间里,中国的"80后"们可以记住小鼹鼠,可以驾驶斯柯达,但是熟悉归熟悉,中国却只能与捷克隔空相望。
从上世纪初的世界第七强国,到二战时期欧洲最后结束战争的战场,从冷战最前沿的"钢丝线",再到投入欧盟怀抱的悸动,捷克这个深处两次世界大战中心的小国,下至百姓上至国家外交均不得不选择动荡与务实的态度。虽然远离祖国,捷克籍作家米兰·昆德拉也一直纠结于祖国与百姓这样的的灵魂与身份,从《生活在别处》到《身份》,莫不如此。
中捷之间的友谊虽然发端于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务实而互利的外交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石。上世纪后半段,中国与捷克先后走出旧时代身份的约束,开始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
近几年,捷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同时,在国际社会,捷克具备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申根国家、"维谢格拉德集团"轮值主席国等多重身份。这些足以让这个昔日强国做出自己的选择。
最终,乌克兰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触发了中捷务实外交在新时代的成型。2014年,随着社会民主党执政,捷克随即开启了中捷黄金发展期。
于是,今天的人们很快会加以联想这两个第一:捷克是第一批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今天还是第一个向中国敞开安全港湾的欧盟国家。
但两个"第一次",却已换了时代与身份。有评论打趣地说,当大熊猫与小鼹鼠再次一起跟大家招手时,不也是昔日的老友一同向过去告别么?
有意思的是,习主席的此次外交出访都能与重逢跟告别两个词挂起联系。在接下来的华盛顿,也有一位故友等待习近平主席与他重逢。
3月30日,在最后一次白宫复活节活动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扮起了鬼脸,第一夫人米歇尔则略有伤感,她说:"我们在过去7年,让尽量多的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到白宫参加活动。"
的确,在奥巴马任期内,过去7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全球警察的身份,早已不再。
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但这也归因于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在全球的势弱。在美国国内,舆论认为奥巴马在应对叙利亚、伊拉克和乌克兰等问题时优柔寡断,在中东不负责任的放任伤害了欧洲,在亚洲对中国的遏制却没能起到实效。
在结束任期前,奥巴马不得不跑到古巴来"稳定后院"。此举被认为是被中俄积极务实的外交出击给逼的。
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奥巴马时代美国的退却,才让日渐崛起的中国有机会和平发展壮大,并为世界多极力量参与全球事务腾出战略空间。
这一次,奥巴马找习近平来商量的世界问题,可真的不少。例如气候变化、核问题、伊朗、阿富汗等,同时两国首脑也会讨论有挑战的领域,比如人权、海事和网络安全等。
奥巴马似乎更愿意接受一个强大中国的合理存在:"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许多问题不可能解决。"
随着任期届满,奥巴马时代的美国也将与中国告别了。而无论是崇尚本土主义的特朗普上台,还是热衷在台湾、钓鱼岛问题上刁难中国的希拉里上台,一个更加利己而强势的美国或将不再友好。
曾以历史为背景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国学者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中美存在这种可能性。事实上,还有分析认为,欧盟也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成为邻居。
然而,务实与合作的外交可以避免灾难与矛盾重演。捷克在欧盟的版图上为中国的到来率先展现了姿态,而美国下一步棋,是否也能延续奥巴马的友善呢?
不管怎样,无论告别还是重逢,中国外交今天所能做的是,珍惜当下。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