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内首份“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在京正式发布。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卢冠琼)一年前的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问世。一年后的今天,国内首份“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在京正式发布,系统梳理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成绩单以及打造“一带一路”的精品案例,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务实支持,备受关注。
“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家主席习近平离京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一带一路’是此访的主题之一。”28日上午,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和商务印书馆主办的百人论坛专家峰会同期举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在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既不是新版的“朝贡体系”,也不是国际关系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更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而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标志和途径。“一带一路”需要我们一路走、一路思,凝神聚力、群策群力,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型崛起贡献智慧。
赵磊介绍,作为国内首份“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组织长期在“一带一路”上行走的权威专家撰写。报告旨在提供最接地气的学术成果,深度剖析“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现实机遇,并对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提出务实建议。
他指出,自2013年9月至今,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逐渐形成了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基本是一无所知,分不清“一带一路”还是“一路一带”,反美战略、过剩产能等是基本印象;第二个群体对“一带一路”有审美疲劳,一看到这四个字就忍不让翻篇,认为相关成果实在是缺乏新意。对此,不能老炒旧货。
“如果说2013年是提出之年、2014年是规划之年、2015年是顶层设计和理论支撑之年,2016年就要打造精品案例,开始用事实说话。”赵磊认为,“一带一路”究其目标而言,不是要和别人竞争,更不是要同别国争夺霸权,而是要挖掘中国自身的潜力,提升自我。
当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以及权威智库和相关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峰会。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智库建议、“一带一路”企业视角、“一带一路”学者声音三个主题进行研讨。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在发言中对“一带一路”专家学者提出了“在地方调研中增强独立性,减少当地领导干部过多干预”的建议,引发共鸣。
记者发现,系统梳理“一带一路”关键词成为此次专家峰会的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柯银斌分别就“全球转型”、“贸易支点”、“自贸区商机”、“走出去发展”、“共同现代化”、“企业非市场风险”进行了细致剖析。
零点有数集团高级副总裁冯晞、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智谷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从企业的角度,重点讲述“国际化企业”、“中国‘心’实力”、“产能合作”、“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智谷”、“国际趋势”等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则以“世界是通的”、“西行漫记2.0”、“利益共同体”、“全球治理创新”、“政治风险”、“民企上路”等词汇总结了“一带一路”在中国学者心目中的逻辑线索。
据悉,“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作为网络型智库,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从业者等各界精英组成,自2015年5月成立至今,推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白皮书》等学术成果,产生广泛影响。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