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周小璐 李延兵)这是一处并不富裕的地区,境内冬季多风,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在两会期间,它又一次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几句询问被推至舆论焦点,这就是化隆县,而话题是带动了18万人就业的“拉面经济”。
在3月10日举行的青海代表团审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了青海拉面与兰州拉面的区别,这其实是很多人的困惑所在。因为甘青毗邻,两地居民生活习惯大同小异,在很多人看来,“面+汤+几块牛肉”就构成了他们最“不分你我”的特点所在。
但是在行家看来,这里面的门道显然大得多,外界对牛肉面的误读也很多。据一位拉面师傅介绍,“一碗正宗的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此外,面条本身也有很大区别,按照粗细不同有毛细、细、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大宽、二柱子、荞麦棱等九种之多。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资料图。
小小拉面里蕴藏着青年人的“奔头”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之前,遍布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馆大都是青海省化隆县人开的。从1980年代开始,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就开始把拉面馆生意推向全国。起初叫青海拉面,后来因为兰州拉面名气更大,青海拉面就沿用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很多招牌为“兰州拉面”的店铺,店员都是青海人。据称,化隆县全县20万人,1/3在外做拉面。2014年拉面大军从全国各地“拉”回5.7亿元,是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倍之多。
在此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市长韩永东也对“拉面产业”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方面的作用表达了充分认可。在他看来,拉面经济就是青年人的经济。“一开始是贫穷把青年人逼出来了,现在随着拉面产业的发展,更多青年人加入了进来,并且获得了成功。”
他分析表示,甘肃青海等地长期资源匮乏,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一产业不仅可以帮助青年人致富,还可以带动乡亲创业。在大城市里,各种信息流、资金流相对充裕,青年人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追求梦想。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当然,这个行业很苦,年轻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经受锻炼,充分磨练自己的意志。”韩永东强调。
中马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交流。图片来源于央广网
系统打造品牌 推行产业化经营
起初,化隆人拖家带口出外开店只为谋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渐渐布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却大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为主。这种情况被马青云看在眼里,成为他的一种隐忧。如何把拉面做大做强,真正做成品牌就成为他经常考虑的问题。这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青海化隆拉面服务中心董事长。
虽然彼时他只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回族小伙,抱负和见识却远胜父辈。据韩永东介绍,2015年5月,化隆拉面服务中心在西宁成立,中国拉面网同时上线运行,业务覆盖北上广等54个城市,青海拉面也从此进入电商时代。但是,这还不是马青云的终极目标,将中国拉面推向世界,才是他们更加宏伟的构想。
但是这条路径显然比他们想象的难得多。正在他们苦思不得其解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马来西亚对我们中国人特别有感情,尤其是穆斯林。他们对郑和特别有感情,他们希望我们西北的做餐饮生意的穆斯林兄弟在马来西亚的国土上再做贡献。”在一次访谈中,马青云阐述了自己将跨出国门的首站定在马来西亚的考量。
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土耳其……一个个全新的国家,出现在马青云的“拉面版图”上。“走出国门”振兴拉面经济,在这一点上,马青云的想法与韩永东不谋而合。
“当前的问题是拉面产业的影响力较弱,品牌知名度不够,急需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人员素质。”韩永东建议,要解决品牌问题,打造独立品牌,同时推广其他更多的饮食文化;还要围绕拉面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
“总书记的发言鼓舞了拉面经济,借这个东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研究,提升产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上系统打造品牌。我们不单要将拉面生意带上‘一带一路’,也要把中国的餐饮文化带上世界舞台。”韩永东最后表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