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政协网记者 司晋丽)“网络约车的发展表达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多元共治、分享共赢的大趋势,没必要这么快用政策限制它。可以先行先试,为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创造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呼吁——给网络约车一定的政策空间。
几年前,王名到美国出差,出行几乎都用打车软件约车,特别方便。“当时我就在想,国内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就好了。”出乎他意料的是,很快,以“滴滴打车”等网络约车软件为代表的“互联网+”便捷交通新业态迅猛发展,改变了国内公众的出行方式。目前,网络约车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每天为1000万人提供服务,全国3亿多群众已普遍接受了使用网约车、有计划出行的消费习惯。
王名认为,网络约车不仅实现了出行的高效和便捷,也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发掘了群众未被满足的需求并缓解了公共出行供给不足的“痛点”。然而,网络约车的发展也挤压了传统的出租车市场。
“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换个角度看待。”王名说,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早有共识,但行动迟缓。以北京为例,过去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800多万,但出租车保有量却一直停留在6万多辆。早晚高峰时段,北京出租车的订单需求量远超可供运力的3倍之多。因此,网络约车的出现为出租车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可在承认网络约车运营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各地先行先试推动网络约车与现行出租车运营模式的融合,在比较各种不同模式成效与不足并评估各种方案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方案。
王名建议近期不宜出台全国性的管理制度,而应鼓励各地开展多层次“先行先试”的政策试点。“我国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拥堵程度、道路资源以及出行的供求状况大不相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传统监管方式简单运用到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中。”
今年两会召开之前,王名在清华大学组织了两场座谈,邀请教授、学生和一些社会人士谈谈对网络约车的看法。“我们清华大学NGO团队希望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围绕这个问题深入研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