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读懂马克思开始——专访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发稿时间:2018-05-08 13:31:00 作者:杨月 刘喆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谁能想到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小镇的一声啼哭,埋下了改写人类命运走向的伏笔?谁能想到17岁少年中学毕业论文的立志,预言了百年后“全世界高尚的人们为之洒下热泪”?谁能想到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东方中国迸发出最鲜活而磅礴的生命力!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信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人、重温他的思想。“您好,马克思”“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各式各样青春的表达证明马克思从未老去,两百岁正青春!请跟随中国青年网记者的走访,追寻马克思的“中国足迹”…… 

  “两百岁正青春!”系列报道④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杨月 刘喆)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同北大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首先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立德”与“树人”的关系,重新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教学生一点本事,学会怎么搞云计算,怎么搞人工智能,就够了。确实这很重要,但是有些问题没搞清楚,学生一定是困惑的。树人的前提是立德,要立德就要正三观,否则恐怕树不起来,是小秧苗,弱不禁风。”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教授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苏州大学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不只让专业马哲教师讲马克思,还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与他们同台授课;不只让老师讲马克思,还让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地回来的留学回国人员讲马克思如何影响世界;不只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以中国巨变为背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以下是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网一些同学觉得马哲课跟专业学习无关,所以既不重视也不感兴趣。苏州大学是怎么看待这门课的?它对大学教育来讲有什么意义? 

  熊思东苏大非常重视马哲课,我们把它看成端正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阳光向上的思想的重要抓手,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来说是前提和关键,与专业教育不矛盾,而且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前提性的决定作用。 

  这个认识,我对所有老师反复讲,这个认识一定要到位。有了这个认识,我们的老师就知道这门课该怎么开、怎么做。 

  中国青年网课开了,但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到学生们心里并不容易。苏州大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做了哪些探索,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圈粉”? 

  熊思东我们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专业思政队伍,这支队伍注重能力的提升;二是非专职的思政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育人,我们动员知名教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专业领域视角,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支队伍讲得非常生动,有些思政课热闹得不得了,座无虚席。 

  具体来说,这种联合讲授模式是让一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授和一位不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而是从事某一个特定专业的教授,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地讲同一节课。 

  顺序上,有的是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先把理论讲透,另外一位技术领域教授讲感受和体会。也有的是相反顺序,先由技术领域教授讲,再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授从理论的高度来归纳和总结,该领域的发展反映了什么人类发展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这种我们都在积极探索,希望思政课能更有内涵、更能吸引人。 

  中国青年网怎么想到要请专业马哲教授和非专业马哲教授共同讲授同一门课程的?  

  熊思东想到这么做,是源于我在复旦时的经历。以前我做过马哲老师,我自己是学医的,我读博士的时候,就做了硕士生的哲学老师了。我经常跟我们哲学院的老师讲,“你们更专业,我不专业,但是我会有一些更朴实的哲学思想。”所以我们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思维,也许学生会更愿意听我讲,我从最基本的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谈思维规律,怎么能把具象思维变成抽象,把个体的现象变成群体的社会发展规律,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会优于其他制度。 

  医学院教授讲哲学课程,就是那时候的一个探索。我觉得空间很广阔,内容很丰富,思政课一定是一门吸引学生的课程,也一定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中国青年网把马克思讲到学生心坎里,不只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透彻,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案例讲生动,苏大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熊思东苏大思政课做得有声有色,我们有一个“留学回国人员论坛”,让每个回国人员都给学生讲一讲体会,这个体会不是什么信息技术,主要是对祖国的认知,从留学生角度来看国家、看现在。留学人员的讲座也蛮有意思的,最早的讲座多讲外国趣闻、发达技术,现在更多是以国外为参照来讲现在中国发展得多好,对学生很有说服力。他们还会做一些比较研究,比如中国跟美国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等。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时代不同了,国家发展阶段不同了,还以为是多少年前,十几万留学人员中只回来一个,稀奇得不得了,还以为像看熊猫一样看他们吗?不是了。为什么现在来做?因为留学回国人员已经回来了,已经做过一次选择、一次价值判断,因此他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学弟学妹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跟留学回国人员座谈时经常说,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祖国情怀。两者不矛盾,而且必须统一。 

  我们把思政课作为治理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面阳光的重要抓手。我们领导班子都很清晰要做什么,因为我们从这里尝到了甜头。     

  中国青年网确实是高招!为了让马克思更接地气、更有吸引力,确实不少高校也在做各种努力,纵观这些不同形式的新思政课,您认为什么样才是好的课程? 

  熊思东吸引学生未必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心灵鸡汤课很多,但大多是短暂的。 

  所以,首先,好的课程一定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我非常赞同中央关于思政课的一些要求,我觉得这抓住了立德树人的牛鼻子。要探索一些符合新一代学生认知规律的授课方法,推出一些符合自身特色的具体做法,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各个学校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同时我也建议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 

  其次,好的课程是有丰富内容的、既能引领我们思想前进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绝对不只是做几个PPT然后对着PPT念。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这样,有未来的格局,面向未来,一定是从现实问题出发,才是有生命的一门课,才是受大家欢迎的。和尚念经和牧师念经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不需要你理解,也不需要你感兴趣,只要背就行了。可是思政课要让大家感兴趣,还要让大家活学活用,所以不能用念经的方式讲思政课。如果我们想用念经的方法来讲一堂生动的课,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熊思东给同学们讲“开学第一课”。图片来源:江苏共青团官网 

  中国青年网说到好的思政课,我们还了解到,同样是讲马克思,听说您的课一座难求,您是怎么设置课程内容和话题的? 

  熊思东我每年给学生讲新生第一课,那也是我们另一种形式的思政课。另外我也每年至少给学生讲一次思政课,利用我自己的专业和专长,给学生讲一些内容。去年、前年都是同一个题目,叫“别丢了自己”。讲的就是如何认识这个时代、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认识这所学校、认识你自己,千万别在成长的路上把自己给丢了。 

  这个课每年确实都很吸引人,课开讲的时候,我讲了一些重要科学实验,从认知角度、生物学认知角度讲认知自己的重要性,这些实验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里程碑式的试验。比如撒切尔效应、对猴子的自我认知的训练,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讲几万年进化出的人和猴子的区别,讲自我认识和崇高理想觉悟的人与昏昏庸庸的人的区别,对自我的认识,对民族的认识,对国家的认识都不一样。学生上大学来学习,就是要来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把自己弄丢了。 

  开学第一课我每年都讲,我不光自己讲,还把它变成制度,带头发起了这件事情。校长、院长,都要给新生讲第一课。我是讲学校,院长讲学院,校党委书记讲学校的党委应该讲的事情,院党委书记讲院党委该讲的事情,院长校长讲学校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从哪里走来,历史是什么。我们很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他读的学院是怎么回事,所以现在我们都要将这个。校长还要讲政治思想、学习方法、还要告诉学生读大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我每年在开学第一课都要花半个多小时,告诉他们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区别在哪里,进入大学之后应该怎么办。 

  熊思东在授课中。图片来源:江苏共青团官网 

  中国青年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曾提到“不能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这是一种更危险的“丢了自己”吗?您怎么给学生们讲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国家的关系? 

  熊思东是的。我们让学生们了解当下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来之不易的好的发展态势和环境,认识到这些,就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排除万难的斗志、崇高的理想,这就有了基础。连续两年,我题目都没改,就叫“别丢了自己”,从生物学角度讲述认识自己多么重要,认识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国家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多少困难、不容易,现在面临着多大的机遇。大学求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多么重要啊。 

  有学生说理解不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他不相信,他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历史来看,人民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不为人民服务,人类社会就要结束了。先解决人类命运这个共同问题,再解决个人的利益问题。为什么把人类共同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因为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死,没有“大我”,“小我”就不存在了。 

  有人说教学生一点本事,学会怎么搞云计算,怎么搞人工智能,就够了。确实这很重要,但是前面说的那些问题没搞清楚,学生一定是困惑的。你的出发点是树人,但如果搞不清楚那些基础问题,恐怕树不起来,是小秧苗,弱不禁风,树人的前提是立德,要立德就要正三观。立德和树人是一件事情,立德起基础性作用,没有立德,人是树不起来的。 

  “两百岁正青春!”系列报道①

  马克思是个“10后”,永远和青年人在一起

  “两百岁正青春!”系列报道②

  追随马克思寻“初心” 走中国道路谋中华民族复兴——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

  “两百岁正青春!”系列报道③

  思政教育:关乎大学的情怀与雄心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