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领航新征程】江苏武进“三块地”改革取得突破 形成丰富经验

发稿时间:2018-01-12 20:19:00 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潘军艳 中国青年网

  【创新】

  宅基地制度改革 盘活资产 “两权”可抵可转

  一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下的“空心村”越来越多,有些住房已无人居住。这些住房,连同它们身下的宅基地一起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宅基地制度改革,必然涉及对宅基地上住房的处理。让它们能够有偿退出并且派上新用场,成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招。

  苗木经纪人李腊明是首批“吃螃蟹”者之一。

  记者曾多次采访过他。10月10日,记者再次赴嘉泽镇西城村采访时看到,他家的两层半楼房已被拆除。李腊明说,被拆除的两层半楼房是1986年建造的,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外带一个农家小院。几年前,他家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儿子到常州城里工作后,也在城里买了房。

嘉泽镇总体规划

  李腊明说,对照武进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指导意见(试行)》,一家人反复商量后,决定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住房。

  他告诉记者,按照嘉泽镇确定的基准价,他家退出宅基地和住房后,一共拿到77.6万元。其中,住房拆迁补偿款34.6万元,货币化安置费43万元。

  像李腊明家这样选择有偿退出的,在西城村还有3户。

  李腊明说:“退出的,都是全家进城或者全家搬到镇上定居的。以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因为农民当初获准使用宅基地是无偿的,所以,武进区在这项改革中,把补偿项目确定在住房拆迁和安置上。安置,统一采取货币化方式进行。连日来,记者在6个乡镇和街道采访了20多位基层干部和村民。他们都说,这种做法合情合理,有关标准也比较合理。

  武进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处理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和住房,盘活并利用好这些闲置的资源。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权属转让——农民可用出售住房等方式,将住房连同宅基地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使用,或者用租赁方式流转给他人使用;权益转化——集体经济组织收购农民退出的住房;土地整治——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方式,对农民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开发;转换入市——集体经济组织将这些宅基地转换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入市。

  全区各地都有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住房。目前,已有327户办完手续。

原标题:【领航新征程】江苏武进“三块地”改革取得突破 形成丰富经验
责任编辑:刘利影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