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发稿时间:2017-04-05 10:40:56 来源: 三声 中国青年网

  吸引新玩家的冒险

  演员高亚麟的公司参与投资了《人民的名义》

  即使有来自官方的牵头和把关,但在具体细节和尺度的把握上仍旧是这部剧最大的不定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拍完送审时,编剧周梅森曾跟导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多家媒体报道的“十天光速过审”,也被李路否认。

  对于总制片人李路来说,审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找投资。

  从立项开始,李路就将《人民的名义》定位成“投资不低于1亿”的制作规模。通常情况下,反腐、涉案等特殊题材的影视作品,一般都由最高检、或公安部直属的金盾文化中心等机构和部门(俗称“公检法司安”)牵头,联合社会化的民营影视公司一起打造。但出于对严格的审查制度、高昂的制作成本和日益年轻化的观众群体的担忧,很多老牌、大型的影视公司对这类剧集宁愿敬而远之。

  李路称自己制作过3000多集电视剧,从来没有亏过钱。

  但在《人民的名义》筹备之初,没有投资方敢碰这个敏感题材。李路在为《人民的名义》码局的过程中,接触过的数十家大公司,包括了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在不同阶段“逃跑”,“我最后要写一个报告文学, 讲讲其中五十家兄弟姐妹没敢投的故事。几月几日,因何而逃,合同都签了,逃跑了。一堆,不是一个两个,几十个”。

  最后,决定投资这部电视剧的毫无例外都是电视剧行业的新手,除了最高检、江苏省委宣传部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之外,演员高亚麟的天津嘉会文化、北京正和顺、上海利达影业、安晓芬的大盛国际、弘道影业等五家民营公司共出资一亿,顺利组局《人民的名义》。

  “都是第一次做电视剧,基本上全是我的朋友或者是被劝说来的其他人”, 李路坦言自己是个胆子大的人,直到开拍前,资金缺口还差两千万,李路做好了抵押房子的准备后,按原计划开机了,“谁都不告诉,谁都不讲,所有压力我一个人消化,一个人消化。”

  对于这些参与投资的新玩家而言,它们明白投资这样一部主旋律剧所背负的市场风险。但高风险对应的是高收益,它们比那些老家玩家们更迫切地需要切入电视剧市场,用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去获取行业里更多的资源和人脉。更何况,这个组局人之前还没有输过。

  目前来看,《人民的名义》正在享受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率。自播出以来,《人民的名义》前五集全网播放量累计超过5亿,双网收视率第一。

  更大的收益在于,《人民的名义》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上百家党媒和主流媒体的评论认可,“很多国字头的会议变成了《人民的名义》研讨会”。来自剧组成员的社交媒体信息显示,北京银行纪律检查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组织观看反腐力作<人民的名义>的通知》,这部剧在政府机关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随着十九大召开时间的临近,以反腐为主题的献礼剧会逐渐成为热门剧种。《人民的名义》开播之后,不断有人找到李路,希望能够和他合作拍一部续集,或者一起做一个反贪题材的电影。

  调侃自己因为拍这部戏已经“老了好几岁”,“不是小鲜肉”的李路却说,这样的“体验”,一次就够了。

原标题:《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