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发稿时间:2017-04-05 10:40:56 来源: 三声 中国青年网

  险中求胜的决定

  《人民的名义》主演陆毅

  尽管从舆论形势来看,反腐作品的春天悄悄来临,但迎合了这个时间窗口的第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险中求胜的故事。“一方面有担心,一方面有底气吧,”导演李路说道。

  最高检影视中心的范子文、编剧周梅森、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成为护航《人民的名义》的三剑客。

  “中央的反腐成效越来越大,让一直静静观望的我有了信心”。此前,周梅森的官场政治小说包括了《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作品,这些作品相继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国家公诉》就是周梅森与最高检合作的电视作品。

  因为挂职过一年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梅森自称充分了解国家政权的运作形式,“大量的东西都来源于生活”。启动《人民的名义》的创作后,周梅森在最高检的陪同下,去了南京的浦口监狱,与一些落马官员、检察院及驻监检察所的干部开过小型座谈会。

  导演李路则是在剧本创作了三集之后介入的。2015年年初,李路偶然得知,周梅森为了《人民的名义》的剧本创作正在江苏的某个人民检察院体验生活。基于“周梅森”这三个字,基于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加上反腐的力度如此之猛,李路认为自己一定要参与这个项目,于是近乎三顾茅庐,从周梅森处拿下了这个项目。

  李路是国家一级导演和中国十佳制片人,此前的作品包括《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等电视剧。但对于这部剧来说,更有裨益的是,李路导演科班出身,但读过长江商学院,曾经出任过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和江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对于剧中涉及到的很多涉及官员的言谈举止、生活工作习惯,做了十多年的副处级干部的李路自己并不陌生,有时候确有不太清楚的时候,也可以在剧组现场很快找到熟悉的干部打电话请教。

  “比如我们有两大场常委会的戏,那省委常委会议怎么开,以前是长桌子领导坐两头,现在是领导坐中间,这些都是有安排的,以表明杜绝’一言堂’。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了解,不好拍。”李路告诉《三声》。

  “周梅森”这三个字在李路看来,是这局险棋中的制胜招,“如果这个戏不是周梅森编剧,我也不见得敢接。因为他常年做这个研究,他知道底线在哪里,该弘扬什么,尺度怎么拿捏,所以他的本子我觉得可以做。”

  经过周梅森的举荐和最高检影视中心的面聊,李路拿到了最高检影视中心的授权,成为《人民的名义》的总制片人和导演,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制作和发行。

  2015年7月11日,制作方在北京召开剧本创作专家研讨会。除了制作团队的“三剑客”,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检察日报社总编辑钱舫等都专家领导参与了剧本的研讨会。

  被允许的尺度——“反腐反到副国级”正是诞生于这次研讨会。当时,对于剧本在尺度上的保守,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大为恼火,“坏人只写到一个公安厅长,十八大后倒掉这么多的贪官,反腐形势这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

  根据新京报对主演陆毅的采访,《人民的名义》拍摄期间,现场也有一个最高检影视中心的人全程参与,“因为很多条例是不允许说错的”。陆毅在进组前,也曾在最高检的每个部门做过生活体验。

原标题:《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