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三:中国人,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去澳洲投资、留学、定居、移民的越来越多,比如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地区租下约相当于江苏省面积的牧场,比如租下达尔文港的部分设施。
当然,也有孙杨去澳大利亚训练,等等。
孙杨与之前的澳大利亚籍教练
就在昨天,《布里斯班时报》还报道说,中国企业买下了昆士兰一座岛屿的永久租赁权。
这些难免会刺激到某些澳大利亚人。
一般而言,底层的人容易被“黄祸论”和“白澳政策”的残渣影响;年轻人则担心工作被抢,害怕房价越来越高;稍微高端点的拿国家安全、经济命脉说事。
7日,澳大利亚财长斯科特·莫里森就表示,在决定是否允许中国企业收购澳大利亚最大国有电力公司澳洲电网(Ausgrid)时,将把“国家安全”作为首要考虑问题。
至于中国的成就,也有各种看法,底层的人容易相信血汗工厂、山寨等舆论,上层则认为是贸易分工的结果,给中国捡了大便宜。
几乎不会有人赞扬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反而是心态失衡。 类似的心理变化在港台我们已经见得多了。
虽然对中国有各种误解,但反种族歧视在澳大利亚仍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我个人很幸运,在澳大利亚生活没有遇到过明显歧视的事情,只是多次听说年轻白人开车经过路人时随口开骂,也听说过有白人因为华人朋友受辱而站出来谴责。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发达后,以前可能无人知晓或只有地方性影响的歧视,也会传播很广,印象中这两年就有多起澳人公开辱骂的事件传到国内。
有些人因为“政治正确”限制,敢恨不敢言,虚拟世界确实给他们提供了发泄渠道,比如网络游戏上的歧视。
移民撞到天花板、本地人录用优先这种潜规则也不能否认。即使有了工作,仍可能遇到本地白人好吃懒做,自己累成狗的情况——曾经有个朋友入了籍,还成了公务员,但天天受累就是她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