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友的远征精神可嘉,但有的竟给对手送了弹药。
叫马克·霍顿(Mark Horton)的英国人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围攻,请求真正的目标——迈克·霍顿(Mack Horton)赶紧道歉。这一乌龙事件被澳洲版《每日邮报》做成了新闻,显然对中国的形象只有负面作用。
两国的问题已经摆在这了,而且被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放大,或许中澳两国人民都要去习惯它。
从过去网友远征的结果看,我还是相信“不打不相识”。只要不是对骂互喷,论辩多少能起到交流的作用。我们的乌龙也会越来越少。
中国眼下还难以争夺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但至少可以争夺社交平台上的话语权。当中国声音越来越多时,再不情愿恐怕也得看上两眼。
而且,网友直来直去地摆事实、讲道理,没有媒体那么多花花肠子。
就像前面提到的《悉尼先驱晨报》,也报道了傅园慧表情包吸引大量粉丝。但最后不忘加一段:“过去中国的金牌得主会得到公寓、轿车的奖励,以及充分的媒体报道,但其他奖牌获得者就倾向于隐没到幕后。”
(Previous Chinese gold medallists have enjoyed gifts of apartments and cars, as well as plentiful media coverage, while other medallists have tended to fade into the background。)
这就是澳洲媒体的日常黑,我想每个在澳大利亚的华人,都不知见过多少了。
但未来属于网络,属于民众的直接交流。
冷战以来成长起来的澳大利亚人,或许难以改变,总愿意相信对“共产主义”中国的种种攻击。正如国内某些在落后时期长大的人,更容易相信德国油纸包,迷信日本马桶盖。
当他们隐没到人类舞台的幕后,新一代人已成长起来,澳大利亚新人将从小在网上与中国人辩论。
他们不会采取我们的制度,但将更了解实情;他们仍会信奉美式生活方式,但不会再认为中国人水深火热,没有自由;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地缘主张,但也会理解我们的利益所在。
就让网民、让泥石流、让洪荒之力,涤荡全球舆论场吧,时间在我们这边。
(本文所有表情包素材都取自中国游泳队员,感谢他们的洪荒之力,预祝他们继续取得好成绩,预祝孙杨1500米自由泳夺冠!)
(作者:岑少宇/留澳生物学研究者,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