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河南合同警疑遭构陷获刑1年 23年后仍难获清白

发稿时间:2016-11-19 04:16:00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中国青年网

  私藏枪支弹药

  对于私藏枪支弹药,毛书亮一头雾水。

  1991年1月10日,警方拘留毛书亮第二天。

  邓州市公安局民警黄长俊、马建伟持搜查令,对毛书亮住处进行了搜查。卷宗显示,公安局的扣押清单中,有“五六”式“七点六二”普通钢弹一盒,共计750发,还有9个雷管和两包火药。

  法院判决书中,还出现了导火索,但在扣押物品清单中,导火索并不存在。

  邓州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刘森说,他们就是根据这份清单和相关图片,认定了毛书亮犯私藏枪支弹药罪。

  而在公安搜查当天的同一时间段,公安局还有一份手写记录:“未发现大量现金以及其他可疑物品。”时隔20多年后,刘森称,他第一次听说这个记录,当时在案卷里没有。

  实际上,1991年1月29日,公安局在起诉意见书主文部分,也没有提及发现的违禁物品,但在落款日期下面,被人手写上了“随卷转半制动步枪子弹750发雷管9枚14-76-13炸药568g49-82-13导火索684g”字样。

  有关弹药来历,毛书亮被羁押期间,多次向办案人员说并不知情。唯一想起来的可能性,也是猜测。

  在城郊乡派出所“被盗”第二天下午5点多,毛书亮的爱人外出办事,他一人在家照看旅社。不久后,旅社里来了一位身穿“军人”制服的人要求住宿,毛书亮赶紧安排。他看到“军人”从提包里掏出一些生活用品外,又拿出一个牛皮纸包。

  得知毛书亮是旅社主人后,“军人”让他把牛皮纸包寄存一下,称自己要上街办事。

  毛书亮将物品放到了旅客物品寄存柜中。

  毛书亮说,出于职业敏感,他觉得这个“军人”形迹可疑,他把牛皮纸打开,里面是一个密封完好白铁盒子,没仔细看,便将东西放回原处。

  没一会儿,毛书亮要外出,他喊来外甥照看旅社,并给爱人留了一张纸条,内容是:“有位‘军人’若要取寄存物品,务必见我。”

  但这个纸条是否真实存在过,目前没有证据。

  “我就想当着‘军人’的面,检查里面物品。”毛书亮说。

  随后几天,毛书亮由于元旦值班,晚上极少回家,甚至忘了“军人”存放物品的事。

  而牛皮纸包装的铁盒,里面就是公安搜查出的子弹和炸药等。

  关于这个线索,刘森称公安查了很久,没有办法佐证毛书亮的说法属实,所以只能按警方调查。

  毛书亮称,他就此写了不少材料,但没有影响到案件判决。

  另外,按照判决书显示,毛书亮的刑期在1992年1月8日结束,但直到30日,法院才将判决书送到他手中。由此,毛书亮被非法超期羁押22天。

  命运改变人生

  走出看守所后,毛书亮开始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申诉。

  他向邓州市人民法院提出申诉,1993年11月8日被驳回;向当时南阳地区人民法院申诉,1994年6月18日被驳回。

  申诉无望后,毛书亮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尝试放弃,因为代价太大了。

  回归自由后,妻子首先与他离了婚,儿子跟着母亲。这么多年来,两人联系甚少,以至于当年涉及前妻签字的材料,都难以佐证。

  在看守所期间,患有智障的五弟,因找不到毛书亮,大冬天在街上迷路,最后被活活冻死。他还丢掉了“合同警”工作,旅社也被迫停业。

  以前和自己关系不错的朋友,虽然有的嘴上说不相信是他干的,但还是在刻意疏远他。

  在并不大的邓州城,毛书亮快要失去所有尊严了。

  他选择到南方打工,混迹几年后,因为收入问题,又回到邓州老家重新组建了家庭,并又有了一个儿子,生活依然拮据。

  毛书亮还尝试过养鸡和做其他小生意,均以赔钱告终。直到他借钱,经营农家乐后,经济才稳定下来。

  随着时间变迁,毛书亮和周围的人慢慢忘掉了那段记忆,他努力维系现有的美好。

  对毛书亮来说,第二任妻子和两个儿子,成为他的全部。但大儿子在2003年又因车祸身亡。这次变故,快要把毛书亮击垮。

  他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二儿子毛毛身上。毛毛学习不错,高二时,得到了去美国做交换生的机会。

  学校让毛书亮为儿子准备一套资料,其中要开具自己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到派出所后,他被告知有案底无法开具。案情是当年的私藏枪支弹药罪。这意味着,毛毛失去出国做交流生的机会。

  回家后,毛书亮喝了几杯白酒,向儿子说明了自己是个“罪人”。

  毛毛跑进自己的房间开始大哭,接下来三天不吃不喝。

  回到学校后,毛毛仿佛变了一个人,整个精神状态大不如以前,高三一整年都处在焦虑之中,原本成绩不错的他,最后只上了个大专。

  目前,毛毛在一所警校读法学专业。已是大三学生的他,想考取本科,毕业后,替父亲“平冤”。

  但只要涉及“政审”职业,他大多不会被录用。

  毛书亮知道儿子心中的苦,但父子俩谁都不说。看着新闻上不断曝光的各种冤案,毛书亮决定继续“伸冤”。

  “主要是为儿子。”毛书亮说,“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就忍下去了。”

  他“伸冤”的方式,就是不断给各个单位寄信,最多时,一周寄过8封信。

  大约2013年时,邓州市人民检察院一名副检察长,把他叫进办公室,寒暄几句话后,让毛书亮在一份息访材料上签字,说涉及的问题马上解决。

  毛书亮选择了相信,但签字后,案件被搁置下来。

  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从邓州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他们曾对“毛书亮案”建议南阳市人民检察院进行抗诉,未获同意,“案件程序到此终止,暂无进展。”

原标题:河南合同警疑遭构陷获刑1年 23年后仍难获清白
责任编辑:吴阳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尾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